一脸的急性子,这是她最大的特征。
无论做任何事,都希望三下五除二的干完后再休息,她看不惯年轻人的拖拉散慢,经常苦口婆心的告戒我们,做事要有急性。
在我记忆中,母亲叫我做事,我都说,等一下、等一下,这时她就嘴里嘀咕……,反正就是一连串的责备我!她抢过吩咐该我做的事,不一会儿就完了事。
相比这下,年轻人做事就是不急性,总结不外乎是,一是活儿简单;二是认为不会花多少时间,何必急;三是自恃没有任何困难,眼高手低;四是心存惰性。
母亲没有这么多的想法,她就是想到了就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
斗志昂扬,又是母亲的一大特征。
年轻时,总是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四季张罗着卖水果,买三五百斤的李子,风尘仆仆的赶回集镇占摊子,几只簸箕盛满含霜的脆李,撑太阳伞、坐小木凳,直到天黑人烟稀少方收拾才回家。
大概从我8岁时,往日繁忙的场景已渐模糊,足可证明母亲对生活的斗志习以为常,风风雨雨几十年,一路走来。
面对生活,母亲坦然接受,没有投生好的家庭,就只有靠自身的勤奋,找点小钱过日子,起码自己想买件衣服身上掏得出来就行,她的要求不高。
没文化,只读小学二年级,也是母亲的一大特色。
20世纪80年代,普通人家文化都不高,当然包含我的母亲,曾听她说,我们一家远从四川搬来的贵州,外婆一人拉扯大母亲和我的大姨、伍姨,在饿饭年代,他们经常吃不上大米,将着苕卜和着一种白色的泥就着吃,此情此景更何谈读书。
母亲希望我们好好读书,不要像她一样与地打一辈子交道,找个好的工作,这就是她对我们的要求。
倔犟要强 更是母亲的一大标签
那一年,我在重庆读书,眼看第二年学费没着落,家里已无任何积蓄,实在拿不出多余的一分钱,她就想了一个办法,租借别人不耕的散田,种上几亩玉米,等到收成,硬是把我的书学费凑齐了。
用汗水换来的血汗钱,在报到注册开学的那天,我看到POS机一下就刷没了,心里空落落,眼里湿润润,五味杂陈。
母亲就凭借她一个人的力量,在炎热燥热的玉米地里掰取,这就是母亲的倔犟要强,不肯服软的精神鼓舞着我。
年老不服输,志比金坚,母亲本色不变。
母亲已60余岁,被我无奈拖住,在家带孙子,其实她早想趁着自己精力还行,能干的年纪出去做点零工,帮做馆子,也比我每月拿500元给她强得多。
钱少,责任大,养孩子比上一天班还辛苦,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无言以对,这是事实。几千元对于现在的社会都做不了什么,况且几百元,要用于买菜,人情钱,小病感冒,怎能够?
母亲纯粹的爱照耀在她们的子女身上,送我们上阳光大道。
母亲,伟大而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