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分享的是叔本华的《坏书》和爱因斯坦的《论古典文学》。其实两者都在讲一个事,阅读以经典为先,要追寻先贤修养,突破时代局限。
《坏书》中叔本华首先鲜明的指出书籍也并非全为益处,书中有许多投机取巧之作。接着就点出这些坏书就坏在何处。即,浪费时间、精力、金钱。那如何阅读呢?要遵循“绝不滥读原则”,就是要阅读已有定论的名著经典。最后再次总结强调,读坏书有害无益,只能让你限于流行思想的泥潭之中。
在读完之后,我固然赞同要阅读经典。但是说不画素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当代作品。有一些严苛。这一点让我不免有一些犹疑和不赞同。是因为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喜爱(但这不正应对了他的观点之中吗)又或许不甘于“被教训”,总想辩驳一下。我在想,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就都是“坏书”吗?我认为很明显地,并非如此。它们大部分应是那些已有定论的经典“源头书”的下游书籍。那么这么看其价值也远不及直接阅读“源头书”。这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网络文学必然是有害之物吗?说来惭愧,我就属于家长们口中那些“沉迷网络小说”的不听话分子。而我也在不断反问自己,你为什么会沉迷于此?你有得到一些好的影响吗?你真的能抵抗不好的影响吗?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而这也主要是由于网络文学创作门槛过低,而传统写作的方式和筛选从源头就淘汰了大部分不好的作品。也的确有一些好的方面(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或许只是达到了及格线而已,严肃脸)更准确来说是对我又有好的影响的小说(其实我自身潜意识是否定网络文学的吧,在发现这些好的方面时甚至有种惊喜感ヽ(゜︿゜)ノ)当然,这所有的反思都是基于成长之后我得到的认知,对于青少年来讲不得不承认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还是从根源隔绝一切可能。
之后又看了其他老师的解读,讲到欧洲历史对阅读并不提倡的态度,尤其是苏格拉底反对阅读的言论,自己又看了之后发现其实欧洲人还是提倡阅读的,之前苏格拉底当时的年代文字并不及现在发达,而苏格拉底反对的原因也是对于文字表述能力的不信任,他认为文字无法准确表达思想且无法与人交流辩驳。不过放在今天这种担忧也是可以理解,文字成熟至今,阅读仍然存在二次创作,仍然是一件十分个人的事。
同时叔本华也有类似不提倡(大量)阅读的言论,或许也有这样的考量。但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别人的作品包含了别人的思想,不间断的阅读会破坏个人思考的空间,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理想总被别人带着跑,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不得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