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育,一个典范
和锦玉
一种教育的传承是伟大的,他会树立起一个个优秀的典范,让人们有所朝向,有所敬仰,也会变成目标。在三国这样的乱世里,陈家足足站立了百年之久,名声一代比一代更高,正是因为他们家的家风和教育。
从陈太丘那一代开始,陈家的家风就被永久树立,他不会去过多苛责、打骂孩子,而是注重德行教育,宽容大度,不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同时也善于引导,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这样的教育是普通很多家庭不会有的。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也使他的两个儿子也深受影响,两个人也因兄弟孝养,一家和睦睦而闻名于世。元方明礼善言,在父亲的友人骂父亲时,也能迅速且不失规矩地回答。季方在面对有人的恶意挑衅的时候,也没有直接说明父亲的 功德而是把父亲比作泰山之巅的桂树,迂回曲折,思维镇密、反应灵敏。
正是因为他们家的家法,才造就了闻名于世的陈氏人和百年屹立的陈族。
而我也一直牢记父母所教育我的: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不抛弃不放弃,相信就会成功。坚持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不是放弃,而是想怎么去解决问题。当我遇到难题时,不会放弃摆烂,而是去请教老师、询问同学,一定要这是道题弄明白,好让我下次遇到这些题时能够不费力的解决。
一个好的家风,能够让我们在德行规范,行为正确,能让我们成为榜样和典范,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陈门风范
苏妙涵
在三国有一个十分鼎盛的家族,在那个混乱的时期他们延续了十一代,而且地位一个比一个高,他们就是陈家,陈太丘,陈季,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这也跟他们的家风有关,陈太丘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打骂,而是先了解情况,再决定惩罚方式,比如元方和季方偷听父亲与客人聊天时把米做成了粥,太丘只是了解情况,最后说为什么非要吃米饭,粥也可以,这可以看出来太丘善于引导,宽容大度,重视教育,季芳和元芳的聪明好学。
除此之外,太丘还是一个守规矩,守时间的人,与朋友约好在饭后出门,等了半天见朋友还没来,便回家了,朋友来后说:“他不是人,不守规矩。”元芳指出朋友的行为,友人知道错了,这也看出了元方的明理善言,和友人的懂得礼节,知错就改的品质。
当然,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记得有一次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同伴一直在抄东西,我问她:“你在抄什么呀?”他说:“我在抄小抄,你要不要抄?明天考试,绝对考好。”我的心里传来了两种声音,一种总是让我也超,想想有个好成绩,让我也有想抄的欲望,而另一个声音说,你想想妈妈说做人要诚实,最后我拒绝了他,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最后,我的成绩虽然并没有那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坦荡的,这也让我知道了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注定一个家庭的命运,就像陈门家风一样,家风好,所以让这个家族一直名声浩大。
品陈门,学风范
崔铭倬
要论在这魏朝至晋朝名誉最大的家族,除去曹氏以外,就要属陈氏了。
如果说曹氏之所以名扬天下,靠的是先祖打下来的根基,那么陈氏,这是靠着美好的道德风范和良好的教育而被世人耳熟能详,其中,最为象征性的变要属陈寔、陈纪、陈群子孙三代,即便是面临着充满战争动荡的三国,他们也能久久立足于此,而且是一代比一代优秀,一代比一代强,那么,他们到底是靠着什么样的风范而能如此闻名呢?
那么我们就不妨了解一下《煮饭成粥》的故事。一日,某位宾客来陈氏家借宿,陈世命,他的两个儿子生火做饭,招待客人。可两个儿子却因为好奇两人谈话的内容,而忘记了往锅上放上箪子,结果把饭做成了粥,可陈寔得知后,并没有批评二人,而是询问他们偷听到的内容,并对他们二人进行耐心的开导,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陈氏家族有古以来的教育方式,不是用严厉的打骂教育,而是用语言开导式教育,这无一不展现出陈寔的宽容大度,善于引导,重视教育这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两个儿子的聪明好学,这更是从侧面体现出陈寔的教育有方。
陈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和德为重,十分注重教育和品德,在那个年代,教育和品德被看的很正,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拥有着很正的品德,依然会受人人尊敬,陈氏家族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加强了对子子孙孙的教育和学习把控,这才造就了一耳熟能详的陈氏家族,所以,一些家族之所以伟大,靠的不一定要是根基,最重要的还是靠着良好的道德风范,放在现在也是如此。
我觉得,我家的家风也十分的正,父母从小便教育我,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向老师请教学,正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去学校学习奔的就是解答疑问而去奔,如果上了学之后却仍不会,那么就是在浪费时光,因此造就了我的执着理念,总之,一个人不仅要学习,更要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范,这样的话,无论是今后成家立业,还是走入社会,都会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