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创意的黏性是指创意能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不自觉地被它吸引,而且很难忘记。
各种寓言、典故能够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们用有趣的故事营造出了画面感,更容易让人记住,所以,寓言、典故可以说黏性很强。
我们经常听到说一个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例清晰,学生都能听懂,这是教学水平高的一种体现;一个演讲者在台上就专业技术侃侃而谈,台下听众昏昏欲睡,为啥,太高深、听不懂,演讲者专业水平再高,也不算是一个好的演讲者,因为听众听不懂就不会和演讲者有共鸣,演讲的目的达不到,可见,要把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面临一个阻碍,用相对专业的语言来说,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是指当一个人知道某件事后,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件事的情况。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为什么这么简单你都不会”。
知识的诅咒并非不可战胜,要提升沟通效果,需要有黏性的创意。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创意都满足以下6中原则,掌握这些原则,就能够打破知识的诅咒。
创意的6原则分别是:
001、简单 --- 指传递的信息要精练,便于记忆。
002、意外 --- 这是为了引起注意、引发好奇。
003、具体 --- 有助于理解和消化。
004、可信 --- 因为只有人们相信,才会被影响。
005、情感 --- 比如同情、恐惧、喜爱等,激发人的同理心。
006、故事 --- 它很容易让人们在脑海中进行模拟,从而影响之后的行为。
可以将上述6项原则作为一个检查列表,在你想要表达某个想法的时候,逐一检查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这个标准。
举个最恰当的例子: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发出一项著名的呼吁:“10年内要将人类送上月球,再平安接回来”。这句话不到20个字,非常简单;提出了一个普通人没想过的目标,让人意外;这个目标很具体,很有画面感;说话的人是美国总统,有可信力;这句话能让人热血沸腾,激发情感;最后,这句话也可以看成一个超短篇的故事。尼玛,美国总统就是美国总统,说的话就是不一样,不去做创意文案可惜了。
今天的内容分别是何为黏性、知识的诅咒和创意原则。创意是否有黏性,取决于内容,更取决于表达方式。了解并掌握创意的原则,能让你的观点和创意直抵人心,产生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