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自基层减负开展以来,切实为基层减轻了大量负担,但有些地方却成了走过场,甚至还“变了样”。基层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须长抓不懈、久久为功。
正本清源,认清为民服务初心。身处改革发展第一线,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员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基层工作要勇于于摆脱形式主义桎梏,以为民的初心,树立广大干部的实干导向。作为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百姓讲实话,办实事。基层减负不等于减责,基层工作不是保轻松、镀金身,干部应扑下身子,明确初心使命。挣脱形式主义囹圄,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基层干部就会有更多精力坚守为民初心,用更多时间为老百姓服务。
轻装上阵,创新工作质效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因地制宜、科技赋能,才能使基层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实现工作提质增效“加速度”。一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乡镇街道改革,厘清权责边界,不断夯实基层力量。二是精文减会。对硬杠杠、实举措从严落实,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三是创新方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加大政务APP整治力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为基层“松绑”。 脚沾泥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痕轻迹、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不仅会导致决策部署在落实落地中出现偏差、打折扣,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的初心和使命背道而驰。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天敌,在“务实”上下功夫,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也才能让形式主义问题得到及时整治。给基层减负不能“精致务虚,无瑕务实”。广大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以一切为了人民为目标准则,将求是务实精神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