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吗?给不同的人相同长度的时间去阅读一本书,阅读效果很可能参差不齐。原因之一是不同的人领悟程度不一样。阅读不止要靠记忆,更要靠推理,二者兼备才能深入理解一本书中描述的知识。《暗时间》一书的作者刘未鹏把这来思考的时间称为暗时间。刘未鹏是一位IT从业者,但他酷爱心理学和写作。他把阅读近百本心理学相关书籍的所思所想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集结成本书。
他在谈论如何有效记忆与学习时提到:检验记忆的标准不在于学过多少或记过多少知识,而在于需要相关知识的时候能调用出来。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记得清楚,而有些却忘得很快?哈佛大学心理系前主任丹尼尔·夏克特撰写的《找寻逝去的自我》指出,记忆是否清楚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于我们是否给了这段信息更多的提取线索。到了相似的场景,听见熟悉的音乐,甚至闻到一种气味都能勾起我们一段回忆。这是因为那段回忆在记入脑中时附带了空间、声音或气味信息。第二种因素在于信息被抽象的程度。抽象的方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过往的经验还是眼前的新问题,都要剥去万千表象,探究深刻本质。在调用记忆时,寻求问题本质与经验本质匹配。第三种因素在于有效重复。频繁调用有利于加深记忆。缺少调用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如定期回顾、与他人讨论、教别人去做、书写和故事化等手段。
以上是对刘未鹏一篇读书心得部分内容的概括。《暗时间》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有若干章节,但每章之间关联不大。他认为心理学能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认识偏差,指导自己更好决策和解决问题。他提到的近百本书,大多是心理学、脑科学或认知科学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他的读书心得像是一封封推荐信,让我更有兴致去阅读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