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间离开老家的村子已十二载有余。在工作,求学,工作中辗转流年,最最亲切的地方依然是从小养育我长大的老家。
(一)年逾花甲的养父母
养母是文盲,上过几天夜校,能算的过来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很不错。养父是半文盲,多上了几天夜校。写字写错是家常便饭,哪天如果没写错,一定是比照着书上写的。读字也是“山东秀才”,往往都按照半边的读音来确定。小时候的我经常会“笑话”养父,又把字写错了或者又念错了,他每每都是尴尬的笑笑,然后重复的说一共上了几天夜校而已。但就是这样半文盲的养父,却珍藏着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平日里也酷爱研读象棋书籍。他说他今日所识之字,完全靠自己自学加琢磨。养父十一岁时丧父,母亲改嫁。他是家中长子,年幼便挑起家里重担。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能够自学识字,并把象棋棋艺练习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是相当佩服的。
回顾我与养父母相处的十五年,让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养母的不明事理。她经常有她自己的一套逻辑,擅自揣测别人的想法,然后自以为是的认为她是对的。即便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她也会找各种理由去给自己下台阶。总之,甭管谁有理都是她有理。她的内心有着极度的不安全感,总是像个刺猬一样的对待着周遭的一切(原因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阐明)。但这不妨碍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带给我最多感动的是养父的乐观心态和风趣的性格,“那怕什么?那又怎么了”这些都是他的口头禅,即便天塌下来也无妨。平日的交谈中,他也会时不时的冒出一句歇后语,我那时总是追着问到底是啥意思呀!
我一直觉得养父这样的性格,最适合带小孩子,最讨小孩子喜欢了。
果然,我带娃回家。大概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娃跟养父独处。之后我去抱娃,娃跟我讲:妈妈我现在不喜欢你了,我喜欢我姥爷。
嗯!我一直都相信养父绝对有这个能力!
十五年的日子,生活方面算是刚刚温饱。养父母没有支持我的求学之路。但是不妨碍他们在我心里一直是我最亲的人。
(二)希望的田野
农村长大的娃娃,打小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对于田野有种别样的情感。一年的收成,一年的希望,一家人的温饱全靠它。
当我还是小学生,下午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挎起竹篮,拿上小弯刀,跑到离家最近的山丘上挖苦菜,带回家喂小兔子。我会为它们尽量挑选鲜嫩和干净的叶子,看到它们吃的开心,我也觉得高兴。小兔子当时也是我家的经济来源之一。
到了周末,首先要到田里帮工。除草,浇水,灭虫,再大一点,也可以帮忙翻地。豆蔻年华,我已将很多农耕的细节熟记心中。我时常会想,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么种地也是难不倒我的。
最期盼秋姑娘的到来!一年的辛苦换来硕果累累。最忙最累却是最开心最满足!
这次回家,恰逢丰收的季节。养父母已年迈,家里田地不多,农活都已忙完。但我很想去田地里转转,看看往昔洒过汗水的地方,是否还是记忆里的模样,顺便带娃认识一下各种庄稼。
红红的高粱,结实的黄豆,雪白的棉花,还有路边野蛮生长的牵牛花……追蝴蝶,捡石头,采野花,摘酸枣,一路欢笑,一路收获……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陈明演唱的《快乐老家》
跟我走吧 天亮就出发
梦已经醒来 心不会害怕
有一个地方 那是快乐老家
它近在心灵 却远在天涯
我所有一切都只为找到它
哪怕付出忧伤代价
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
明天就能够到达
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
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
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
流浪的人儿,常回家看看。那里有渐渐老去的父母和记忆里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