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后,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些知识有个清晰的、整体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实践体验活动,首先通过卷、转、垒等制作方法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制作圆锥,对其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更精准的认识;通过不同切割火腿肠的方法,让孩子们亲历了圆柱表面积的变化;通过切割圆锥形的胡萝卜,对圆锥体表面积的增加部分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亲自实验发现了圆锥体积公式是建立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课上完了,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块状的,此时一节整合复习课显得很是重要,对于整理复习课,许多老师都觉得整理复习课就是知识点的归纳,所以惯用做法就是和学生一起回忆旧知→列出知识结构图→巩固练习,以达到整理的目的,也有部分老师采取让学生自己先归纳→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已达到将知识进行串联。作为常态课的复习课其实我们大多数老师都默认为是大量的练题课,通过题海战术已达到熟能生巧之目的。实事求是的讲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如果不是公开课,在教学中还算是有想法的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在常态教学中每个老师都认为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懒于这么去想,更懒于这么去实施。
经过实践,我认为仅靠这么上整理复习课,效果是暂时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仍是零散的,于是我尝试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留下印痕,就像即使你有一天突然间忘记了某一句乘法口诀,但只要你明白乘法口诀之间的关联,就不必惊荒失措。于是星期天我让学生在自己画的长方形内为圆柱体设计展开图,具体实践作业如下:
1.请你在一个长方形内为一个圆柱体设计它的展开图,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比比看谁的设计方案多?
2.给你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旋转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3.给你一个三角板,通过以某一条边旋转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对圆柱体的形成加深了印象,而且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体积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即使哪天忘记公式,我们仍可以随时从大脑中调出当时实践活动时的场景,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玩转这些立体图形的?
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想到了7种设计方案:
(1)这个长方形直接卷起来,可以设计成通风管。
(2)在长方形内设计一个底和一个侧面,把它设计成一个笔筒。(具体有两种设计方案 。一种在长方形的一侧设计一个底,剩余部分设计成侧面;另一种在长方形上面设计一个底面,下面设计成侧面)
(3)在长方形内设计两个底面,一个侧面,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具体有4种方案。第一种在长方形的上面设计两个圆,下面一个侧面;第二种上下各一个底面,中间设计一个侧面;第三种在长方形的一侧设计两个底面,剩余部分设计一个侧面;第四种在长方形的左右两侧个设计一个底面,中间设计一个侧面。)
通过设计学生从中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发现如果在长方形的上面或者下面设计底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必须都知道,但如果是在长方形的左右侧设计底面的话,只需知道长方形的长即可;比如说学生通过旋转三角板,发现不仅可以沿着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如果沿着斜边旋转的话,可以得到两个等底的圆锥;比如不仅可以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轴进行旋转得到圆柱,而且可以把轴设计在长方形的中间任意一条宽或者长上。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经过这些设计环节,学生就可以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多种可能全部列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学生的发现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其实这里面还渗透着对学生有序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河曲实验小学王培峰)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王培峰
编审:开明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