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但当前,干部考核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为考而考”“考用分离”等情况,弱化了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必须发挥出考核在干部管理中“指挥棒”作用,通过做好“下半篇文章”,树起新时代干部工作的“硬杠杠”。
定准考核内容,确保“有说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干部岗位分工更加精细,工作内容更加多样。但考核中“一锅煮”“一刀切”等情况还较为普遍,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同质化”和“大众化”,既影响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也弱化了权威性严肃性。要注重将考核内容精细化、专业化,通过“普遍+特殊”“通用+专用”的方式,对干部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让考核内容有支撑,考核过程有“有说头”,考核结果能服众。
严格考核标准,确保“有准头”。考核过程是保证考核结果有效保证。当前干部考核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必须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评价识别干部,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更看党员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杜绝“数字政绩”,促使各个考核指标见实际、踩到地,确保考核的过程更加准确完整,更加符合规定,真正反应出干部综合素质水平。
明确激励机制,确保“有盼头”。考核结果重在运用,只有真正“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得到检验。之所以有些干部考核不被重视,就在于考用脱节,必须通过严格标准,将个人待遇和考核结果明确挂钩,让实干者得实惠、建功者能记功、有为者有荣誉。通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不让受累者受气,不让流汗者流泪,不让吃苦者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