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幼儿园成为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窗口,也真是实至名归。我放假在家,不可能每天下午享有或水果,或糕点,或糖食的优待。在幼儿园每夫下午却每天有惊喜。印象最深的是巧克力。一小方。包装是黄色底有三条红波纹。提醒老师在轰炸时关电门的孩子告诉我,这是民生公司产的。他有几张同样图案但面积更大的这种糖纸。我因而认为他是民生公司的孩。 我印象中没有教识字和算术的正课,但图书不少。老师或阿姨如讲故事时拿本画书,也会附带教几个字,或者在分糕点,水果时讲点加减法。不知不觉,我也识了不少字。小朋友中有不少天才儿童,识字,算术,唱歌,跳舞几乎天成。一个叫苏鲁皖的孩子,鄙视我不知苏鲁皖是根据地,不仅告诉我苏是江苏,鲁是山东,皖是安徽,还很认真教我写他的名字。我受用至今。我不喜欢唱“排排坐”,“眼睛小,要睡觉”的歌,一孩子教我唱“反对武装曰本,反对武装日本,我们坚持抗战八年,经历了多少流血牺牲,美帝国主义要武装日本,我们坚决不答应。”最后一句是“反对武装日本”的口号!他认真教,我认真学。有天午睡起床时,他边哼边穿衣服,突然高呼“反对武装曰本”。那一刻,我觉得寝室中,老师同学都石化了。 初进幼儿园时,进大门右侧别墅还有洋人住,也有金发碧眼的小孩,偶而会跑到我们这边来,两边大眼瞪小眼,没'法交流。我们从不去那边。后来洋人走了。别墅归幼儿园。我们跑过去,捡到一些纸张,色彩比街上卖的“洋画”精美不止一个数量级的画片。一位阿姨看见,惊喜异常,就说这画得‘是洋上帝耶苏的故事。接着就开讲。园长过来,也不打断。我记往了耶苏踏海,分鱼的故事。最好的事,是原来我们只能遥望的吊椅,这时可自由坐了。赶走了洋人,真好。其它的幸福记忆还很多,一只在树间跳动的猴,看渔鹰捕鱼,分享同学父母带来的食品等。不生病的日子,大多数是幸福时间。 为啥又不幸福?离开家,离开父母是最大原因。当时的家有什么呀?有床,桌椅,爸妈的书,姐姐,小弟弟。有时星期天回家,父母不在,跟勤务员去吃大灶,米饭,煮白菜。还是二歺。穷家。父母,让人依恋,让人伤心。我记得父亲单独到幼儿园看我,仅一次。阳光明媚的春天或秋天。午觉刚躺下,被叫起,是爸来看我。我太高兴了。我和爸坐在草地上,阳光暖暖的,爸笑咪味,说是开会中间借了辆车过‘来看我。我看他手中有一报纸包,是啥?他问这问那,就是不打开纸包。我鼓起勇气问,纸包里是吃的?我爸哈哈笑,打开纸包给我看。一堆黑颗粒。爸笑说是蚕屎,做枕头明目。我太失望,太失望。爸把我搂了一下。可他坐车离去时,我爬上滑梯踮起脚看,只到看不见车。 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那片草地,那对依恋的父子。那包蚕屎。那在滑梯上踮起脚 的我。 | 妈的表现整体比爸好,一次来带了橘子。经老师手,我吃了半个。一次来带了糖,我分到二颗。老师还说,是我妈送大家的,所以,可`多给我一颗。我看那纸袋中,应该还有。但有次我妈√就大失水平。应该是中秋节放假,幼儿园的每个要回家的孩都分到牛皮纸包,包中有糕点,橘子,香蕉。大约幼儿园与家长联系过。老师给我礼包时,就说我妈晚饭前来,我不吃晚饭。惯例,周末回家的孩子在二楼活动室边玩边等家人来接。活动室孩子越来越少,到吃晚饭时就剩二人,一位老师进来看了一下,说你们再等一下。就走了。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抱着纸包坐在窗边望着外面。天黑后,外面只有灯光。到我听见吃完晚饭的孩子都上楼了,我妈还没来。我推开活动室门张望,一个人影都没有。我个子矮,夠不到灯开关,就敞着门,又坐到窗边张望。不感到饿,不想喝水,只想“我妈还来吗?会来!会来!”等了许久,才听到外面门响,有人喊钱大姐!!钱大姐!然后一位老师从开着的门冲进来,打开活动室的灯,一看见我,就冲到我面前,将我抱起,下楼。在大门边,老师将我放下,一位与老师说话的人才转身看我,弯腰摸我的头,我正在拼命忍眼淚!听我妈喝道:“该喊奶奶吧!”又听一声音说:“喊老了!喊老了!快走,赶不上轮渡了”耳边嘈杂,来不及反应,
不知谁抱我,出门,下台阶,上车。坐在妈旁边,我舒了口气。只记得我拿出香蕉给妈看。其余都忘了。(几十年后,我算起这旧账,我妈先是白我一眼,说:“还把你委屈死了,记到现在,我全忘了。”经我反复启发,老人家才说:“开完会去看下钱大姐,聊天聊到当年在沙市,我和钱大姐分吃一个柚子后就啥也没了。两人饿着肚子躺在床上,钱大姐给我讲她坐牢,受刑,搞绝食。越聊钱大姐兴致越高,叫我和她一起吃饭,继续聊。她不要车,你还要等。”)原来是钱瑛部长摸我的头,我欠她老人家一声奶奶。但这不能弥补我苦等妈妈的委屈吧?穷家,把孩子放在心上却不太在乎孩子需求的爸妈,偏偏是孩子最依恋的。离家和离开父妈,是我们从小为党做出的牺牲。 还有一个不幸福,是我自已定义的。我因为认了几个字,可自已看图画书。有本书画得拟人动植物都很生动。故事是兔妈妈种了萝卜,老鼠偷吃,萝卜都哭。待兔妈妈与好邻居共同消灭了老鼠,萝卜们与兔妈妈喜笑颜开手拉手回家。我想不明白:老鼠吃萝卜,萝卜哭。兔子带萝卜回家也是要吃。萝卜为什么笑?就问老师。‘老师把书拿去看了,似乎过了一下才回答:“知道萝卜回家就行,书上没说兔子吃萝卜。别想太多”。别的书上说过兔子吃萝卜呀!不过,我也不敢再问了。(多年后我才想到,这个故事可能是要宣传土地还家,劳动者拥有劳动果实的政治理念。但编写者可能为了及时配合运动,或者以为阅读对象是幼儿,可以不管常识,也不顾逻辑自洽,就粗枝大叶编出来。这种宣传,忽悠孩子也可能有意外效果呀。)我后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想不通就不想”,“领导说对就对”的态度,可能都源于这次质疑的快乐及受挫。不过这虽然没有使我成为“打破砂锅”的伟大学者,但也避免了成为死钻牛角而被打破的砂锅。因提问而失去点幸福感,倒也成就了我平庸却不乏乐趣的今天。育才幼儿园,待我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