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同理心课程的时候,有一次董老师说到阀喻。他画了一条河以及一座远处的山,河上有一条小船。他说,同理心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条船,当我们遇到河的时候,可能需要这条船帮我们过去。但是过去以后,我们就应该继续往前走,而不是把这条船背在身上不放。
最近对这个阀喻的感触比较深。练习同理心快三年了,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反思,总结,然后运用。过程中也有困惑,特别是在育儿的时候遇到问题。每次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都让自己冷静下来,连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孩子的需要。这个方法很管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一招鲜”,有时候我会发现我混淆了事情和情绪,在该谈事情的时候谈了情绪,等情绪平复好了,事情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类似的事情会周而复始的发生。
比如今天一早,要默单词的时候,孩子单词本找不到了。找了一会她就无所谓的说,妈妈我找不到了,你帮我找吧。我拒绝了以后,她又随便找了一下,又说我们拿本新本子默吧。我继续拒绝,在她里里外外找了快一个小时的时候,我随手在一个角度就翻到了那本单词本。当下我是很生气的,对孩子有很多责备的念头。但是我也意识到,这反映了一个长期的问题:就是孩子对整理和归类问题的不重视和不执行,当然也是我们家长没有教好。所以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只是找自己的需要以及了解孩子不整理的需要。
我先让孩子把书桌周围的所有书籍、文具等整理一通,扔了2/3的东西。然后让她反思和总结,今天的这件事她的收获的感受是什么。接着我们一起讨论她的感受,总结出关于整理的4个点:一是意识(整理的重要性),二是定位(给不同的东西进行分类和指定放置的位置),三是归位(每天完成作业以后,都要所有东西归位),四是定期检查(整体检查和收拾)。最后,我让孩子进行定位和归位,明确了不同物件的摆放位置和整理的要求,书桌和房间焕然一新。
灵活运用同理心,而不是困于同理心,是阀喻给我最大的启示,也是自己练习经历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