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解,是人一生的修行——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当图书

小说以一位年过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自述口吻,娓娓道来鄂温克部落百年的沧桑历史。

在无数个饱含泪水和无奈的故事里告诉我们: 你得学会和解,才能够于漫漫人生中活得坦然。

一、看淡得失,与自己和解。

主人公的母亲达玛拉年轻时,是氏族里最爱跳舞的姑娘,格外讨人喜欢。

林克和尼都萨满是一对兄弟,却都不约而同的爱上了达玛拉,兄弟俩经过一番射箭较量后,林克获得了胜利,成为达玛拉的丈夫,两人在一起恩爱多年,且育有子女,原本以为日子可以这么长久的生活下去,林克却在一次途中被雷劈中,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达玛拉自此老了十岁,原先的她爱穿裙子、爱笑、爱跳,现在丈夫走了,她的裙子和笑也一同不见了,也再难看到她翩翩起舞的身影。

而在林克去世之后,尼都萨满则对达玛拉倾注了满满的爱意,他会耐心用羽毛为她制作最美的裙子,出行的时候也经常围绕在达玛拉身边,达玛拉逐渐被尼都萨满打动,但这样的感情并不被亲人和族人许可,因为按照部落的习俗,弟弟去世后,哥哥不能娶弟媳为妻。

这段隐晦的爱意就像黑夜里的点点星火,扑不灭却又时不时闪着光,灼烧得达玛拉的心生疼,被道德谴责的达玛拉感觉对不起死去的丈夫,但人的本性又使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意。

为此,生活里她经常佝偻着腰,弯曲着脖子,像个罪人,人也逐渐变得疯疯癫癫,最终,在一次欢庆婚礼的篝火灰烬旁,达玛拉穿着尼都萨满为她亲手缝制的羽毛裙子,一遍遍地起舞,直到把自己累得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

达玛拉的一生本该耀眼地翩翩起舞,却困于爱而不得的牢笼,折断了自己飞舞的翅膀,而当她的人生映射在我们身上,又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人的一生总有太多爱而不得,我们总有太多欲望,可并非每一个念想都有回应,我们可能在年少时遇到一个心动的人,可那个人不一定能陪我们走到最后;我们可能在毕业找工作时面临取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途的规划总让我们为难;我们可能在结婚的问题上犹豫,渴望着小家的温暖,又不愿意失去自由。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一旦注定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环境,一旦拥有什么就必然得失去什么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计较太多得失,不执着于失去的悲伤,也不沉溺于获得的喜悦,得之坦然,失之亦坦然。

二、学会放手,与家人和解。

曾有人问:“为何家会伤人?”

一个回答是:“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马伊堪的悲剧便是如此,她是一个汉语女孩,原是地主家的女儿,恰好碰上斗争地主的时期,母亲生下她后跳井自杀,尚在襁褓中的她则被丢弃在一家客栈的马厩里。

被拉吉米捡到并带回部落后,部落里的人为她起名马伊堪,马伊堪几乎成了部落里的小公主,受到了万千宠爱,拉吉米没有孩子,孤身一人,对她更是疼爱有加,随着一岁岁的成长,马伊堪出落的亭亭玉立,想要娶她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可拉吉米就像是一个顽固的老头子,不允许任何男人靠近她。渴望爱情,想结婚生子的马伊堪央求他时,拉吉米就会大哭一场,让马伊堪无计可施。

一位小学老师对马伊堪一见钟情,他频频上门求婚,却接连遭到拒绝,数次后,他心灰意冷,娶他人为妻。

当拉吉米得知后,无视马伊堪内心的悲痛,反而在她面前不断的强调:“你看,谁都会抛弃你,只有阿玛不会抛弃你。”

马伊堪的痛苦与日俱增,等她30岁时,她终于忍无可忍,出逃与人私奔。回来后不久便有了身孕,孩子出生两年后,马伊堪决绝的跳涯自尽。

这朵盛开在鄂温克部落里最美的花,最后还是走向凋零,那个时候,族人才明白过来,她早就不想活了,只是不想拉吉米年老无依,所以才选择生下孩子陪伴拉吉米。

马伊堪的悲剧故事,让我们看到无数个“中国式”父母身影,现实中有多少父母借着“为你好”的名义强势操控着孩子的一切。功课必须名列前茅,工作必须稳定有前途,结婚必须符合父母心意,稍不服从,便会道德绑架自己的孩子“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么报答我吗?”学不会放手的父母们,最终逼死了一个又一个善良的“马伊堪。”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过是一场相伴前行的缘分,你陪他长大,他陪你变老,但始终他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学会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奔跑,是每一个父母必须学会的必修课。

三、放下执念,与过去和解。

不同于达玛拉的爱而不得,也不同于马伊堪受制于养父的控制欲,主人公的姑姑依芙琳,一生都在历尽磨难,依芙琳年轻的时候,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昆德娶她后一直郁郁寡欢,后来她才知道昆德心里另有其人,性情好强的依芙琳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只因怀了身孕,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没有父亲,最后勉强接受了昆德,但要求昆德必须做上门女婿,从此昆德便过着低眉顺眼的生活,依芙琳稍有不快,便会拿他出气。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酸葡萄效应”,当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便会恶意贬低它,也见不得别人得到它。

依芙琳就是如此。她强势又不讲道理,嫉妒和鄙视别人的幸福和甜蜜,经常对周围的人恶语相向,自己无法从婚姻里获得幸福,便认为这世间没有真挚的爱情,于是,她逼着儿子金德娶一个歪嘴姑娘,金德不从,她便不容置疑,直接操办起了婚事,最终在婚礼结束后,不肯屈服的儿子金德在一棵枯树上自缢而亡。

依芙琳的执念,最终成了把孩子推向死亡的致命一击,年老之后的依芙琳在历经丧子、丧夫,丧友等等苦难后,反而看透了人世,重拾了怜悯之心,当妮浩的孩子生了烂疮,整日整夜的哭时,依芙琳出手相救。

因为在鄂温克族流传着一种说法,小孩子哪里生了疮,只需要寡妇用食指在疮上画三圈,吹三次,重复九次,疮就会好起来,当依芙琳颤抖的身子在小孩子身上做完这些仪式后,她轻飘飘的倒在了地上。

执拗了一生,痛苦了一生,她最终放下了仇恨,以救赎的方式找回了平和善良的自己。

稻盛和夫曾言: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深以为然。人生多苦,唯有自渡。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无数难以言说的苦衷,但每个人都是咬着牙努力前行。

不沉溺于过去的悲痛,也不执拗于老天的不公,穷尽自己的努力,在破破烂烂的世界里缝补上一道绚丽的彩虹。

尝试放下,与过去的苦难握手言和,才能够学会如何去爱满身伤痕的自己。

麦加在《人生海海》里有句话:“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不完美的人生。”

我们无法抗拒一切苦难来袭,但我们可以选择奋力奔跑,让自己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一边奔跑,一边和解,一路前行。最后你会发现,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