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务分类处理
一个管理这每天的事情都非常的多,很难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完。这就需要我们分成轻重缓急。一般来说,事务可以大致分为“很重要-很紧急”、“很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很紧急”、“不紧急-不重要”这四类。我们处理的顺序一般应该是:首先处理很重要-很紧急的事务,接着处理不重要但是很紧急的事务,紧接着就是处理很重要单不紧急的事务,最后处理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十分紧急的,最紧急的未必是十分重要;如果只是按紧急程度来处理事情,就势必会忽略事情的轻重,还有一个注意的事情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务一定要减少时间一样有空闲时间就要快速的完成,不然时间拖了很久之后,就会变成很紧急,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2、有计划拖延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除了可以授权下属外,是可以有机会拖延的,但是这一类事务在空闲的时候一定要用最少最快的时间完成。
因为类似这样的事务如果要用很多的时间和尽力去完成它的话,就会让自己疲于奔命,影响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日后整体的工作节奏。
有计划拖延与工作拖拖拉拉有着本质的区别。有计划拖延关键在有计划,而拖拉作风则是盲目散乱的无计划。有计划的拖延,是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工作时间与精力,而不计划拖延,则是白白耗费时间与精力。在日常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一天,我们一定不要自己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每天给自己留一点精力的余地,明天才能够让自己有饱满的精力胜任更的挑战。
3、提高事务处理能力
提高事务处理能力能缩短我们处理事务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提高事务处理能力应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手段和技巧(因为它解决了问题)。然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且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需要我们管理人员时刻都有主动改进的意识和行动。
4、不做完美主义者
不做完美主义者,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凡事求全的人和遇事拖延的人同样浪费时间。善于运用时间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要尽善尽美,什么时候只需要达到基本标准就行。不做完美主义者并不是要我们“以次充好”,实际上是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多费了90%的精力去争取那不到10%的收益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5、创造和利用“整块”时间
用一个小时集中精力去办事,要比花两个小时而被打断10分钟、20分钟的效率更高。作为管理者,要善于为自己创造“整块”的时间并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整块”时间,也要懂得为员工提供“整块”时间去完成您交待的工作,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
6、拒绝依赖性请示
有一些下属,依赖性很强,不愿意自己多动脑筋去想办法,总希望自己的上司能给自己出谋划策。管理者应该拒绝这种毫无“思想”的请示者。让来请示的员工带着问题回去,先想好解决办法、带上结果来汇报。这样一方面能节约您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下属的成长,从而让他们能承担更加艰巨的工作,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当然,作为管理者需要掌握分工和管理工作进度的方法和步骤,对员工的工作要做到分工、确认、进度监督(提醒)、任务完成时间的流程。
7、适当使用工具
适当使用一些辅助工具,能加快我们的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使用计算机、通讯设施可以方便我们检索资料或者统计数据等,从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8、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呢?
目前在我发现的工具有很多、比如某些软件上的待办事务功能,这些不好的是什么呢。它不是直接解决我们的痛点,给我们用户带来的有一些不必要的操作步骤,但是有一个网页版的软件工具、叫做“轻重缓急|时间管理工具”。注意这个轻重缓急这个关键字,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工具嘛。这个软件操作比较简单实用,接到任务的时候,先新增一个事务,记录下来、然后再次对事务做一个评估,他应该属于那一个分类的事务,是很重要-很紧急-、还是不重要不紧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