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人在不断变多,但孤单感却越来越深;
工作很忙,却一点也不觉得充实满足;
休息时刷视频,可感觉了无生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会感到无聊、没意思、没劲,心里空落落的,想要填满自己却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人有时为了逃避这种空虚的感觉,甚至可能愿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联手做过一个研究:把参与者分为两组人,要求呆在房间里面六到十五分钟,并且全程必须保持清醒。其中一组人在房间里面可以看书、翻照片、听音乐,虽然不可以跟外面沟通,但起码有事做;另外一组人在房间里面没有纸、笔、手机,没有任何设施。这一组人在里面呆了十分钟之后,开始感觉很痛苦,这时给这个房间里一台电击器。也就是说这组人如果想要找事做的话,可以用这台电击器去电自己。实验结果发现,房间里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男生会选择去接受这种完全无谓的电击;女生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也会这样做,宁愿把自己电一下,都胜过完全没事做。
有些人为了填补空虚感,玩游戏、刷视频,更甚者喝酒喝上瘾、吸毒吸上瘾。这些方式也许能暂时地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最后可能会带来更强烈的空虚感。要想对付空虚感,要分析一下空虚感是怎么来的?
一、意义感的缺失。无所事事会让人感到很空虚,于是人想做事填补,而有一些事并不能填补空虚感,因为它可能只是在消费时间,过程中没能让你感受到成就感和责任感,以至于体验不到它的意义。因此就算你很忙碌,你仍会感觉到空虚。
认识的人不断变多,可发现除了在一起喝酒吹牛,体验不到意义何在;工作很忙,但却是每天干着重复的事,重复的动作让你感觉虚度时光;刷视频越刷也就发现内容大致相同,除了在浪费时间完全得不到什么。
二、缺少人生目标。现在生活条件的优渥,缺乏“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也就找不到人生奋斗的方向,找不到想要做的事。于是每天按部就班,对生活没有期待,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不知道做什么的口头禅就应运而生,体验不到前进的乐趣和成就感,千篇一律的生活和空闲时间成就了空虚感。
有些人可能有过目标,可是目标不切实际却又不屑追求,不知道怎么实现,或者在实现过程中遭遇阻碍而放弃,最终还是回归到按部就班。
依据这两点来看,游戏是怎么来填补空虚感的呢?在王者荣耀游戏前,通过匹配方式选择合适的对手,赢得太多感到乏味,输得太多遭受打击,合适的输赢才能给玩家带来成就感和好胜心,这也是支持玩下去的意义所在。
游戏中终极目标是推翻敌方水晶,在这之下由多个小目标构成:保护己方水晶、尽可能不送人头、保护己方防御塔、推翻对方防御塔、多拿人头……这些目标吸引着玩家的注意力,指引着玩家可以做什么事,让玩家一直到结束都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升级、击杀敌方英雄……虽然这不用花费多少努力,但这种靠着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进步,这就是意义所在。
游戏后的游戏数据反馈出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表现评分、游戏水平的提高、玩家间段位的比较……更给了玩家极大的认可和鼓励。但是最终玩家会发现游戏所带来的意义跟现实脱节,获得的成就感、认可……并不能给现实生活中带来什么,只是存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游戏完内心可能充斥着空虚感。
一、找寻意义感。每个人填补空虚的方式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年龄、目标、认知、地域等不同而有所差别,让每件事的背后都有其意义感,关键是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及所在的状态:
工作为了养家照顾生活,忙碌得把自己累得半死,但只会说好累,而不会说好空虚,家人及更好的生活给了工作的意义。而你不操心这个,就可以调整让工作变成追求理想、进步;和认识的人多一些经历,一起旅行,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参加兴趣活动……如果始终经历相同的事,只会成为陌生的熟悉人;职业玩游戏参加竞赛、刷视频学做美食等都会给事情赋予意义,我们要在事件中找到能给我们带来的意义点,如果找不到就可以考虑做另外的事。
二、制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能要十年,甚至一生来实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实现财富自由等。
而短期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的细分,实现长期目标需要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自己发现某方面的不足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某个技术点欠缺、某个方面不懂等;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为去某个地方做攻略、学会游泳等。
从性格、爱好、优势、劣势等方面分析自己,制定出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实行的时候,将目标分解,具体到每天完成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更多精彩请在应用市场下载“追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