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一起共读《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不得不说这书极好。
首先,特别的结构化,开篇就告诉我们系统的观点与线性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线性就是时间上的连续,每一个步骤都是前一个步骤的结果。系统却是步骤周期更短的循环。循环是互相依赖和彼此连接。
接着,系统地告诉我们初始阶段,治疗师需要关注什么,把关注的框架清晰地列出来:
1,谁属于该来访者的系统?
2,谁需要帮助?谁前来最积极?
3,存在哪些资源?
4,问题和障碍是什么?相关各方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及其原因的?
5,从谈话中可以得到哪些与系统的结构、规则及内部沟通的信息?
6,对来访者系统及其延伸环境的第一印象(非语言的)如何?
然后,再仔细讲述框架中的每一项内容。
比如,第一点介绍了“什么是系统,谁属于这个系统?”
系统本身并不存在,它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而系统边界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符合真理,而在于是否实用有效。
米纽秦说过要帮家庭松动,就要将大家回归到直接的二元关系,而不要陷在复杂的三元关系中。
我理解这里的关系就是系统,关系或者系统成立的标准是这个划分对症状是否有影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