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一个很火的词叫做“躺平”,一下子火了,我详细的查了一下,躺平这个词的官方定议: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瀾,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
但是网络定议却更多的是“两年没有工作,也没有哪里觉得不对”“躺平就是家里躺,外面躺”“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
当“躺平”这个词一出来之后就爆火,主要两种声音,一部分超级反对,说这是自我放弃,追求短期个人舒服,以后的人生怎么办,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这是一种对人生不负责的表现。
另一种声音则是认为,社会应该多元化,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我愿意就行,我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谁也别想把我当韭菜,我一年工作两个月,休息十个月,老子心里爽谁也别想剥削我。
在我个人看来,后者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声抵抗吧?
高房价,高物价,高消费,压的太多人喘不过气来,而社会圈层资源越来越固化,觉得破圈无望,还不如直接躺平。
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很难判别对与错。
但是通过这个现象,我觉得还是每个人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这么多从众者,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确实经过深度思考的,但是绝对有一大部分人是盲从的。
一个人一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在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情。
为什么简单的这个事件会引起社会性的问题呢?
其实最主要的想法,是前些年价值观被一些所谓的大v们带偏了。
很多身上没有一万块钱的,看不上有一百万的人。甚至觉得一百万是很少的钱。
好像只要打开电脑,月薪两三万都属于低的。
出去吃个饭至少也得是一个海底捞吧,就为打个卡,拍个照片。
但是现实却是,真实的收入水平和想象中的差的有点太多,而且仔细想一下,还真的一点希望都看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索性躺平了。
其实想想在我们父辈祖辈们,那个年代连饭都没的吃,比现在苦的多,但是大家还是满怀希望的去生活,结婚,生子,延续血脉,努力让家里人吃的饱过的好。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说“躺平”,那么就是那个年代的二流子不学好,是让人看不起的。
虽然现在社会性质不一样,但是本质是差不多的。
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人不要过大的放大自己的欲望,因为你的能力和欲望不匹配,那么你所谓的眼界和欲望反而会害死你。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最应该关心的是什么?
今天吃什么?有没有衣服穿?这里的老人这个月生活费够不够,需不需要补贴一点?什么时候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见证孩子更好的成长?
至于国家大事,世界性的大事,土豪的世界,离我们普通人太过遥远。
我们真的不需要太过好奇,太去围观。这对我们生活没有什么好处。
有时间,有精力,不如多思考一下:怎么去多赚一点钱。
也别想着一下子赚多少,赚多大的目标。
简单一点,越简单越好。
别管1块还是10块,赚了10块钱,就够你一天的水果费了。
赚个30-50一个月的水费就够了。
赚个200一个月的电费就够了。
我记得几年前微商还没怎么起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姐姐说想跟我学卖货,我说为什么,她说就特别想卖点货,一个月赚200就满足了,可以够一个月家里的水电费了。
当时觉得她特别可爱真实。
短短几年,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互联网卖货,一个月千把块钱,根本就不叫赚钱,都不好意思说。
为什么?因为现在动不动宣传就是月入几十万的。
换车换房。你这都做不到,你好意思说你是在网上做生意?
但是现在的钱真的比几年前好赚吗?
这个道理简单吧??
所以,赚钱这件事,还是简单一点。
日拱一卒,十年一剑,好好打磨自己的赚钱能力,在这个同时,每天精进自己,让自己比上一天多赚十块也是极好的。
生活自然就充满希望,元气满满!“躺平”这样的词永远不适合我们,心灵财务自由才是最终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