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三十而已》里,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顾佳和许幻山的婚姻破裂后,儿子子言问妈妈,“你和爸爸是不是要离婚了?”
子言的话让人心疼又无奈。虽然年龄尚小,但孩子们总是能敏感地捕捉到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家里的氛围。
无论父母的婚姻是幸福还是不幸,孩子都是最近的见证者,父母的婚姻与爱情还会建构孩子对婚姻的认知与期待。
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前段时间,我们征集了一个话题,“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有些人父母婚姻甜甜蜜蜜:
平时忽略的细节上每每都是爱意,两个人的生活就是在看彼此可爱和可气中度过的。孩子是靠不住的,其实最后能相互扶持的还是这个老伴儿。
——@echo_bink
想找一个像我爸一样把我妈一辈子宠成孩子的人,他把我妈保护的又天真又单纯,我很羡慕他们的婚姻和感情。
——@太阳是芝士味的
有人的父母历经种种的磨合,最终在婚姻中找到了平衡:
20岁以前我跟其他评论的心情如出一辙,父母婚姻破裂但为了孩子仍勉强维持,相爱相杀。后来几年爸妈在不断的磨合中两人都在进步,努力在婚姻中找平衡,呵护自己也关爱对方。真是觉得父母爱情很伟大诶。我也会用心经营婚姻的!
——@爽爽
父母当中总有一人是不那么让孩子满意:
不要找父亲那样的男人,过成母亲那样的生活,再生一个我这样的小孩。
——@一杯牛奶加盐
妈妈平时很强势,会从妈妈身上发现自己的缺点,担心自己将来这样会让对方很难过。在心疼爸爸的时候也在改变我自己吧。
——@Lucinda
不想变成我妈那样整天埋怨自己是倒八辈子霉遇见我爸,埋怨我们不如别人家小孩…… 也不想遇见我爸那样一声不吭啥也不管的人……
——@在花下眠去
但好像更多的人简单粗暴:“不要结婚。”
不要结婚。尤其是不要他们那样糟糕透顶令人窒息到喘不过气的婚姻,不仅夫妻彼此伤害,也深深地伤害了子女几十年。
——@我是酒窝
不要结婚。其实我父母的婚姻很失败,他俩离婚后,我爸两次重组家庭,我妈也重组家庭……我是最大的孩子,见了很多他们的破事,现在就是特别希望自己经济独立。
——@seven20_
一个很老套的问题总是困扰着很多人:
父母之间还有爱情吗?
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说:
“我觉得父母之间,一开始是有爱情的,然后慢慢只有亲情。偶尔荷尔蒙回光返照下,又注重责任只和自己老伴恩爱下。绝大多数时候,是漫长的规律的生活和彼此看不顺眼的争执罢了。”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恋爱心理学家泰·田代博士在《永远幸福的科学》一书中写道:
夫妻在结婚第一年的婚姻满意度可以达到86%。而到了第七年,这个比例会下降到50%以下。
大约50%的夫妻离婚,10%-15%分居,还有7%的人长期处于不快乐状态。(虽然是美国的数据,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两个人长期的共同生活总是免不了各种摩擦,当最初的激情褪去,留给绝大多数人的都是平淡的婚姻与生活。
而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地平衡与相互沟通,彼此之间就会陷入不停地争吵与相互埋怨的怪圈。
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辈,很多人并非是自由恋爱。两个人携手相伴过了大半辈子,让人分不清他们之间到底是爱情多一些还是亲情多一些。
《亲密陷阱》的作者佩瑞尔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者经常问她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婚后很快就没了激情?”
佩瑞尔说,“长期的伴侣关系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倾向于可预见性,减少不可预知的事物。”
当日复一日的可预见的事情反复上演,激情自然随之消散。糟糕一点的婚姻,两个人更像是在同一屋檐下的室友,搭伙儿过着日子。
一些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恐惧正在于此,认为时间会消磨激情,而婚姻杀死了爱情,伴侣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平淡生活中的刺,想离开但又拔不出。
父母的婚姻状态会影响到孩子的恋爱与婚姻吗?
节目《少年说》有一集,四年级的小学生上台“吐槽”自己的父母,大喊:
“妈妈,你太喜欢撒娇了!爸爸,你太惯妈妈了!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她说,妈妈经常用发嗲的声音,像小女孩一样跟爸爸说话,动不动就夸爸爸,听得她起鸡皮疙瘩。她想吃苹果,爸爸让她自己削,妈妈想吃,爸爸马上去厨房拿水果刀给妈妈削。
说是吐槽,小女孩却全程在笑,性格一看就很活泼,喊完了一溜烟跑下楼,难怪主持人调侃说“小丫头是来招羡慕的。”
而她的父母,看着特别普通的一对中年夫妻,始终牵着手站在台下,妈妈靠着爸爸的肩膀羞涩地笑,两人紧紧依偎,彼此眼神里都是甜蜜。
这场景实在令人动容,多少人渴望自己的父母也能这样啊!
在《父母婚姻质量对成年子女婚姻态度及选择的影响》论文中写道:
父母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婚姻质量下降会影响孩子对婚姻的态度。如果孩子们发现父母之间的婚姻越来越不开心,可能会导致其对替代婚姻行为(同居、独身等)更高程度的支持。
当父母的婚姻质量高时,孩子与父母对婚姻态度相似性会增强。“满意自己婚姻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榜样,孩子更有可能模仿婚姻幸福的父母的家庭观念并采取与父母相似的态度,而回避婚姻不幸福的父母的行为。
在幸福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内心充盈,有安全感、自信、活泼、开朗、有健全的三观,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在经常吵架、冷战,甚至动手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着一点戾气。
如何保持家庭和睦的氛围避免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在此给出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1、跟伴侣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
尝试跟伴侣玩到一起,一起讨论重要的话题,一起欣赏美丽的东西
2、跟伴侣有效沟通
从真实的感受出发,不带有任何攻击性,防御性,跟对方谈论自己,并且要耐心地倾听对方的真实感受。切记,一定要避免过度指责。
3、不要怕“吃亏”
不要做婚姻当中的掌控者,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压制对方。爱的能量这种交换永远不会是公平的。可能某段时间这个人比较低谷,那对方就付出比较多,下一段时间可能对方比较痛苦,能量比较低,那么你就付出多一点给到对方。
4、别在孩子面前争吵
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上演语言和肢体暴力,只能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当夫妻双方有较大情绪时,最好能给彼此一点安全的时间和空间,各自消化情绪,待心情比较平静之后,再进行沟通。
写在最后
在婚姻生活里,夫妻关系高于一切。
也就是说,爸爸爱妈妈,爸爸对妈妈好,是家庭关系里最基础的准则。
爸爸爱妈妈,孩子也会感受到爱,感受到稳定,感受到安全感。
而拥有爱,稳定和安全感的孩子,性格也一定会好,性格好了,未来也会顺利得多。
所以爸爸爱妈妈,绝对不是单纯的对妻子好而已,更是对孩子好,对整个家庭好。
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爸爸也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的老婆,学会对老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