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读书是个永远横亘在世人眼前的话题。看过许多号称读书的正确方法的文章,其中也确不乏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真知灼见,但更多的想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因此今天特地在此一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那么我们就单纯地聊一聊“数量”,在阅读中的分量。
最近有许多文章在讲这个话题,例如“一年不读XX本书,证明阅读还无法改变你”等等,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在讲每年至少应该读多少本书,自己的朋友每年能读多少本书,等等。对于这些说法,我是赞同的:人的确应该靠提高阅读量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准。但是我也不敢完全赞同,因为一味地提升阅读量,反而可能会使自己被书本吞噬,成为继“房奴”、“车奴”、“卡奴”之后的又一新兴奴仆:书奴。
诚然,不是所有阅读量大的人都会成为书奴。但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智力来满足高阅读量的需求。所以,我们不强求一个人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要阅读多少本书,而是尽力要求他在自己的客观条件所能满足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阅读量。这样的阅读,大家都会觉得舒服,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定量工作般的刑罚。
那么,我会这么说,总是会有一定的理由的。首先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过于大量的阅读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受个人条件的影响,每个人所能支配的时间、自身的阅读速度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时间分为三个部分:休息,工作,和生活。忙碌的人如果抽出太多额外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就会占用休息和生活的时间。如果阅读耽误了休息与陪伴家人,那么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阅读。阅读的本意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如果因为过分追求阅读数量而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那么并不值得提倡。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过分地看重阅读数量,每日闲暇便是阅读,从而缺少了与朋友、家人的交流,性格就会变得冷淡。人们原本是希望书中的思想可以升华自己,殊不知,最终改变自己的,只是阅读数量。而书中的思想,并没有让你变得更加温暖和厚实。
再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接受的方面也是不同的。有主见的人会把书籍变为阶梯,用书中的思想来升华自己。但缺乏主见的人呢?读的书太多,各种观念犬牙交错,反而容易使人凌乱。其次,没有主见的人在阅读时往往缺乏选择,容易人云亦云,最终所选书目缺乏主题,杂乱无章,便更容易被各种观念所混淆自己的思想。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学会辨别呢?学识,经历:我们的学识为我们做到积淀,能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客观的知识进行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发展为灵动的、真正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经历让我们学会辨识,明白人生之路中的对与错,也明白自己的爱好之所在,擅长之所在,归宿之所在。这样,我们选出来的书才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合生活与工作。
因此,学习知识,要排在通过读书来升华思想前面。你首先要读的,是你所有理由希望读的,是与你有关的,是能给予正确引导的书。如果把思想比作一道佳肴,那么书籍就好比菜谱,再好的珍馐也不过是书里的例图。你想做一道自己的菜,要有原料,就是知识。有了原料,学会了加工原料,这个时候再拿起名家的菜谱,参考起来便得心应手。你可以通过名家不同的做法来发展自己。每个人做菜都有自己的风味,再通过名家在书中的指点,丰厚自己的风味,岂不更好?学会辨别,学会选择,再去阅读。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兼顾,而又不被书本带迷了路。
同时,我们又要有几本经典放在手边,作为人生之书,闲暇时读,困惑时读,反复地读。一本《红楼梦》,多少学者一生的心血都融化在里面。一遍遍地读,反复地考究,并为了探索书中奥秘而去读遍浩如繁星的史料。如此一来,红学越来越旺,却一直未能看到尽头。
诚然,读书真的是越多越好。只是看我们究竟在读哪一些书,究竟懂不懂我们所读的书,我们是不是在“健康”地读书。当我们明确了哪些书适合自己之后,再放手去读,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真的在书中飞了起来。
所以,放心地去读书吧。不要被“规定”的阅读量所胁迫,也不要被朋友的阅读量步步紧逼。在阅读的世界里做该做的事,做真正的你,才是最好。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读更适合自己的书,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