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微凉。特意调课到大浪实验学校,参加岳晓亮老师的“四感”培训讲座。岳老师一出场,给人的感觉是很舒服的气场。没有一般名家震慑全场的气势,而是一种从容、淡定。现场,也布置得十分温馨。今天,岳老师主要的任务是对常见的教育问题进行解答。
一、什么是四感?
四感指的是“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规则感”。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四感平衡的孩子就是了。孩子会长大,孩子的问题也会长大。智慧的父母能看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善意的动机。
智慧父母6种爱的表达
第一种:“孩子,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 (安全感)
第二种:“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 (价值感)
第三种:“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 (尊严与自我负责)
第四种:“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 (自信与支持)
第五种:“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 (接纳与鼓励)
第六种:“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一切都必须自己体验并承担。” (个人化与自我负责)
二、案例分析。(来自观众的提问)
案例1: 孩子玩手机上瘾,有什么办法解决?(岳老师认为这个问题提得比较空。所以只能理论上来分析)
岳老师认为:电子产品依赖其实是个伪命题。2016年,一份青少年网瘾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对网络过度依赖的比例为8%,中国是10%。 这份数据其中提现出来的问题是:1. 网瘾是不是社会,让问题扩大,2016年后,网瘾一词渐渐被电子产品依赖一词所替代。2. 电子产品依赖症靠什么来断定?如果一个孩子,既能玩手机,成绩又很好,那么,多数大人就不会认定他有手机上瘾症了。所以,手机是否对学生产生影响,主要是取决于它的结果。3. 电子产品依赖症对孩子有要求,为什么对成年人没有?(标准公平的缺失导致矛盾加深)
但青少年沉迷于手机,却也是令人头疼的现象,应该如何分析和应对呢?
关键原因1:沉迷手机的孩子首先是成就感缺失:任何孩子都会期待来自老师、家长、环境等的认可和被需要。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认可,那么他会往虚拟世界或其他渠道去寻找。
孩子为什么沉迷于手机?原因有:1. 渴望被尊重、被接纳是所有孩子的需求。成就感的推动与学习没有必然关系。一个孩子的成就感提高了,他/她的成绩会提高。他/她对成绩、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成就感培养案例: 孩子将掉落地面的花生捡起来吃,家长如何应答(表扬)?
A. 孩子,不卫生,吃了拉肚子。
B. 孩子,你真节约,你真棒!
C. 孩子,这么小一粒花生米,你都能看到并捡起,你的认真和细致是别的孩子所少见的。(这样的肯定会使孩子强化自己的认真、细致,从而提升成就感)
结论:成就感的培养,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中国父母有时,要改变的是自己对待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学会积极地肯定。“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从心理学角度讲,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如果父母只有在“自负”和“自卑”中选择培养孩子成长,那么夸赞孩子,总比指责让孩子自卑要来得好。
孩子的认可不断被父母发现--这就是在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
令芳观点:岳老师在谈成就感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孩子说话,我就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属于严格教育类型的中国传统父母,想要语言肯定和夸赞,那是不太可能的。当我成为一名老师以后,我发现这个行业治愈的就是人格中,有缺点的自己。吝啬夸赞,鲜有时间去发现孩子的优点,也是做老师的父母会犯的错。无独有偶,本周,我还接待了一位十分可爱的家长。初三分班,我班上有位“睡美人”。韵涵长得白净、美丽,可是,她每天几乎要晚10多分钟来上学,来得时候,脚步拖沓,精神不佳,脸色其白,上课,从早读可以睡到下午放学,都是打盹状态。这样的状况竟然持续到了初三。临近毕业,“睡美人”的爸爸坐不住了,在面临选择的紧要关头,他来找我了。与我交谈的过程,我的脑海里翻滚的就是岳老师的四感。简直太活生生的例子了。我一一地告诉睡美人爹,有了2位弟弟的出生,或多或少妈妈和爸爸都忽略了老大,所以,她选择沉默回避;其次,到了青春期,可能从小到大,孩子遭受的各种“否定”一一浮现,所以,她选择消极抵抗;再次,我从孩子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看出妈妈自己的言语行为主动斩断了孩子对家人的亲密感。所以,当我告诉孩子的爸爸,转变的原因,原来十分开朗的家长,表情上出现了难得的严肃。这位家长还笑称,我孩子怎么会不像我开朗,我可是白羊座的。忙碌的一周过去了,我感恩遇见岳老师,其中领悟还得靠自己;我庆幸能对一位困惑的家长给予帮助,他能带着开心走,也是我做老师的幸福。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