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姑娘”和通江银耳的传说故事

据民国《续修通江县志稿》记载,通江银耳的人工培育成功,是在清光绪六、七年间(1880—1881年),而陈河乡雾露溪畔的九湾十八包则是它的发祥地。

陈河的雾露溪,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早年,在雾露溪边住着母女俩,靠打柴为生。女名银花,长到十六七岁,品貌端庄,心灵手巧,人们尊称“银姑娘”。老妈妈正该享福时,却得了重病,面黄肌瘦,全身无力,医生认为是不治之症,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姑娘身上。七月的一天,细雨霏霏,姑娘到青杠林坡检柴,发现一根青杠断枝上长着几朵白花花、亮晶晶的东西,觉得新奇,她采下一朵,拿到鼻尖嗅,没有什么气味;放到嘴里尝,清凉可口,于是,她把这东西带回家,让妈妈也尝一尝。 妈妈知道青杠林树上长的东西没有毒,大着胆子吃了,觉得很开心。以后,姑娘每次上山捡柴,都注意寻找这类东西,拿回去给妈妈吃。断断续续吃了十多次,妈妈的病就好了,母女俩很高兴, 要给它取个名字, 说它形状像耳朵, 色泽洁白晶莹, 就取名“白耳”。白耳能治病,渐渐被乡邻们知道了,但很难找到,姑娘想,白耳既能在青杠断枝上长,何不把青杠树砍倒让它生长呢?经多次试验,果然砍倒的青杠树长出白耳来。因银姑娘发现和培植了白耳,为感念她的功绩,遂将白耳称“银耳”。


一点一刻


一点一刻特产
一点一刻特产商城
一点一刻特特产
http://mall.ydyk.cn/index/search.html
http://mall.ydyk.cn/index/search.html


看到这么可爱的银耳,是不是想来一口,让我们一起品尝吧!http://mall.ydyk.cn/index/search.htm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终于躺在床上了, 床真软真舒服, 躺在床上的我疲惫了一天。 想着早起读英语的自己, 想着路上碰到的女神, 想着前...
    禾必阅读 1,337评论 2 2
  • D5导读—— 第六章关键问题 为什么要有会话分层模型? 因为跨越式前进会增大你的风险,只有通过会话分层模型,获得信...
    电信小葵阅读 1,396评论 0 0
  • 初夏的风还在吹动,猛然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样子,在某个站点等着车,也正是这个季节这个天气,所幸校服很薄,不算太热,刚...
    野渡舟浮生梦阅读 1,234评论 0 0
  • 小时候,最憧憬的日子莫过于新年了,伴随着声声炮竹而来的还有烟花的绽放。在黑色的夜空中,似精灵一般张扬着缤纷绮丽的姿...
    余应心阅读 4,145评论 2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