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的老伴在几年前夜晚,去抱柴时,压在了柴垛下,等到发现时,已经失去了呼吸。老汉痛苦万分,躺了多日才下地。
自此李老汉开始独自一人生活,他经常赶着毛驴车到处收废品,再到废品收购处去卖,手上也算绰绰有余,李老汉非常精明,别人收不到的废品,他却能每天满载而归。
李老汉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常年在外揽装修活计,挣了不少钱,房子也翻盖了,把院落置办得像个小别墅一般。家里只有妻子和小儿子在家照顾庄稼。大儿子和他一年也不回来两次。
李老汉的二儿子是个瓦工,多年前和前妻子离婚了,又娶了一个带着俩个孩子的寡妇,此时的李老汉为了儿子娶上媳妇,只得倒出自己的大房子让她们居住,自己在院内旁边盖起了一个小平房,独立门户,不想影响她们,就自己做饭吃。
女儿经常过来给她老爸洗洗算算,嗮被子,打扫卫生。李老汉专心收废品,平日里闲着时,喜欢吹吹打打。
他有一套乐器,听说年轻时就喜欢玩他那些乐器,如果老远就能传过来喇叭或者笛子声,那一定是李老汉家里传过来的,除非谁家办喜事。即使收废品了他也没忘掉那些宝贝。
本来日子平静又安好,谁知大儿媳妇见老二娶了一个寡妇回来,还带着两个外姓的孩子,住起了正房,便心有不甘,于是和老公商量起了老汉的养老问题。
兄弟两个家庭加上女儿一起商讨父亲的养老问题。他们决定,这套院落,还有田地归谁种,父亲的养老问题就归谁。
老二媳妇聪明透顶,直言说,房子我不要,哪天我就搬出去。农村老人有儿子的,女儿都得靠后,也不可能继承家产的,况且即使女儿同意,女婿也不愿意啊!这么一研究,这重任就落到老大头上了。
不久,老二搬出了老汉的院子,去了女方父母的村里。只剩下老汉空守宅院,女儿还是隔三差五的带着孩子来看父亲,老大依旧在外搞装修,很久不回来一次。
老大媳妇起初还偶尔做好吃的带他的一份送来,时间长了也懒得来这看他了,农闲时她还忙着和屯里人打扑克呢!
李老汉依旧收着废品,赚着钱,年复一年,老汉渐渐直不起腰了,他无法走街串巷了,搬纸壳箱的力气都没有了,李老汉只能在家摆弄他那些宝贝。
女儿的家距离父亲也有十里地多,不能每天都来照顾父亲,自己还有女儿上学接送。于是哥俩个商量着把老父亲送进了养老院,想着养老院有专门人侍候,总比在家孤独终老强些吧!自己也省心多了。
哪知道老人想家啊!自己住惯了独门独院,哪受得了那么多人的熙熙攘攘。想想自己两个儿子,却不能住进去一日,体会家庭的温暖享受儿孙的天伦之乐,老汉留下几滴眼泪,他想起了他的老伴了……
他不喜欢吃这里的菜了,他想起了老伴包的饺子,老伴做的红烧肉,老伴腌的咸菜疙瘩,老伴蒸的窝头……
还有陪伴他一生的喇叭,唢呐,笛子等。
在养老院没过多久,老汉就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