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话认知
8:30送韩礼择到少科站学上“奇思妙想创意吸管课”,回到车上准备读论语再把下午要交的文章给写了。见到孩子幼儿园同学4人妈妈群里有人说到频繁被数学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跟孩子沟通无效,自己着急而焦虑的是事情。还有个说孩子不听话爸爸妈妈过激对待的事。心里一阵激荡,放下手里的书,开始询问了解噼里啪啦沟通交流了一阵子:
管理课堂应该是老师的事,怎么要三番五次骚扰家长,孩子不听应该反省自己上课是否有趣啊。
跟她沟通无非是态度方面的教训和叮嘱,实际上孩子上课不听的原因是不是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原因,然后帮助他们建立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呢?
比如,韩礼择头疼背单词,我先是鼓励她,消除畏难情绪掌握了一半,另一半用游戏法一会儿就背熟了。
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我们总是至上而下的要求、训斥甚至惩罚,为什么?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很多人在用。然而这又是最无效的方法。大家都想要能快速让孩子好起来的速效药,最好是有人抛个方法自己回家用用包治百病。实际呢,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应咱孩子,那么这个方法就不好吗?从这个方法中,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通过这个方法去深究背后的动机原理和认知,基于这个去研究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当然,方法是术,动机和原理是道的层面,这个难,所以需要我们自己有学习力,以自身的成长来带动和影响孩子的成长。
而我们自身呢?在做学习这件事吗?拼多多上讨论砍价热热闹闹,发出的关于孩子认识特点和脑科学研究的书、链接和音频没人看。或者看了也是草草了事,没有总结没有反思没有实践。
所以成为为部分老师的帮凶,对孩子的惩罚手段越来越恶劣。当然,对自己的折磨和恐惧也越来越深。
昨晚雯妈发的那个毛毛妈妈的公号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孩子从试卷上的表现近乎弱智,但是妈妈的关注点,包容度和在家里营造的开放自由的氛围让人感动。我在想怎样才是孩子真正的样子,怎样的童年才是五彩的童年。无疑,毛毛是。然后我在反思自己,在重重规矩教导中,我要的成熟的听话的懂事的就是丢掉的童年的那部分,可叹!
……
画风突变,自打脸
9:30准备去接孩子了。昨天六一也没有带她哪里游玩,说要吃德克士,因为匆匆回家抱弟弟最终没有去成。到最近的一处肯德基买了儿童套餐匆匆往回赶,太阳很大怕她结束后给晒着了。
创意吸管班的孩子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蜂拥而出,每个孩子手上都拿着一副手工相框,各色各式。唯独她没有。
我盯着她,问:你的作品呢?
答:这是从上周开始做的作品,我上节课去没,老师今天没给我这个大相框,给了我一张小纸。我觉得也没有啥好做的,就随便画了几笔,跟同桌开始玩起来了。
我盯着她,足足三分钟。
然后往人群外走。“妈妈,你买的肯德基啊?”我顺手递给她。
感觉走了很远很久的路找到了车,在等红灯的时候,她从后面要给我喂薯条,“谢谢,不用。”
开车回家十分钟,我感觉经历了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里,我告诉自己:不生气,不发火。别说话,一说话肯定破戒。
楼下遇到好几个提着红色书法袋子到一楼来学书法的孩子。一口气到六楼,她问:我们今天下午去某某同学妈妈说的那个书法老师那里看看吧,如果好的话就可以继续学起来了。
被红色袋子点燃的的机关枪马上扫射起来了——
还有必要去其他地方找老师吗?你在楼下学习了近一年,每次去写八张纸,一张纸左边横是横,竖是竖,右边就是写成一个字只有一笔,飞起来了。然后,你说不想去了,我也以为是老师不负责任,上课跟你聊天导致你不能认真写。于是就结束了书法练习。
今天,我结合你这学期吸管课的表现,才对你有了准确的认识。早上梳头的时候,我还苦口婆心在跟你聊为啥要要认真对待手工课,画画课。还叮嘱你这是倒数第二节课了,前面的课,别人在课上就完成了,你总是拿着半成品回来,拿回来又不接着做,最后都是当垃圾扔了。中间的课,你说你做不出来着急,就胡乱应付,别人还在做你就做完了交差了,然后跟其他同学打打闹闹直到结束。今天呢,老师给你拿张小的你就不做?给你小的刚好可以在一节课做完,结果呢?
就是给你换100个老师,你依旧写不好毛笔字。从小到大你上了多少课?画画,英语都是你嚷着要去的,结果呢?每次下一节课老师要求交在家里的画作和检查上节课的背诵的时候你都一问三不知。网球也是,学了一段说累,停了。自己要学钢琴,每次坐在琴边就想猫抓。你七周岁了,有一样是好好坚持下来,认真负责任的对待的吗?
这些年我一直很信任你,任何学习你学不好我都会首先想:是不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课不够吸引人,不够有趣。可是今天把所有的事情加起来我发现我被你欺骗了,问题一直在你,不在老师,不在其他。今天你不要跟我说话,跟我说话我可能会发更大的火。
层层剥皮,元认知
顷说:哪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画画。
老白说:哪有一个孩子不喜欢音乐。
我说:我的孩子!
凡是一切新东西她都充满了好奇,想去尝试,但是一旦到了需要持续花点时间,需要意志努力的阶段就马上放弃。最常见的的是,心血来潮,照着实验书上做实验,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了就不愿意继续了;见到乐高要买,买了之后拼了一个小部件就不能继续下去了;爱好买画笔各种用具但是不是匆匆几笔草图一副,就是画个角落拂袖而去;对剪纸等手工来者不拒,目前记忆中没有成品。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家里到处都是她铺开的各类“工作”。
带回来的美术作业,从构图到勾勒到涂色都是草草了事,美术老师给她的评语是:希望你爱上画画。
说自己擅长跑步,跟没有跑过马拉松的同学一起去参加比赛,频频落在后面说自己肚子疼,腿疼。被选上了网球很开心,打了几回就说累。想换成羽毛球,后面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足球,还曾经跟奶奶在试上了一节跳绳课后,说自己对跳绳感兴趣——在网球课的跳绳环节说累跳不动虚报个数,曾因老师要求重跳而大哭,我好生哄劝了一阵子。
在圈地禁言之后,自己弹了琴,读了英语,写了作业。每次在我生气后会这么规矩的做点事。其他时间都在看书——看书是她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持续的活儿,也可能是她的真爱。
基于以上,我在想,怎么基于她的这些行为分析她的认知模式,从多元智能,脑科学等方面来看,都是什么心理和发展发育导致了她的这些表现。而作为当妈的来说,我会问自己:
她动手不擅长是因为从小没有在这方面得到陪伴和帮助?
她做事不专注,不持续,经常半途而废也是在“废”的时候没有得到加持?
当妈天生动手能力差,不爱画画,毛笔等静下来的活儿,孩子深受遗传之害?
当妈的不甘心啊。
因为不甘心所以恐惧、愤怒、痛苦?
除此之外还有他法?任由之,你好,我好,大家好?
回放个画面重构下——
我盯着她,问:你的作品呢?
答:这是从上周开始做的作品,我上节课去没,老师今天没给我这个大相框,给了我一张小纸。我觉得也没有啥好做的,就随便画了几笔,跟同桌开始玩起来了。
我笑着:这样啊,能在少科站认识几个朋友也是开心的。”
当妈的做不到啊!
或者
我笑着说:那刚刚咱在上课的时候玩了,等下回去接着玩儿,把同学们刚刚做的相框一起做出来,怎么样?
好吧,我想写文章把情景重现,让姐妹们加持我,但是感觉我把开放的话题打了个节。最后,点个题,行判断知的真假,认知不真,认知不深,处处刷卡,处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