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清修影容,伫立大河向东,
万般消融沉淀,镜花水月皆空。
夫子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吾自视君子,欣欣然而往……
01
渭水畔,见姜太公立钩钓鱼,观知遇之水。
我问:太公直钩不入水,所钓者为何?
太公说:何须强求,愿者上钩。
我观渭河静水流深,清明透彻,似在等大德之人;我看太公成竹在胸,虚怀若谷,似在谋大义之举。
太公说:对水空钓,既是等人,也在钓心。
我问:在等何人?愿钓谁心?
太公答:等伯乐之人,钓善水之心。
听闻纣王残暴,酒池肉林;素闻文王高义,心知良善。君子为天下溪,以此可知太公所等何人,所钓何心。
太公说:在钓他人之心,也钓自己之心;他人之心可钓,善水之心难得。
太公是指除暴政必起兵,兵戎相见,百姓陷于水火,此为不善;然而,当今百姓已在水火,救万民于水火,此为大善。
善与不善,争与不争?如有愿者上钩,便与愿者同行,此为顺势而动,合乎水之道。
太公笑而不语。
我问太公:而今我路遇瓶颈,钓不到愿者伯乐,今后该当何为?
太公捋捋花白胡须,大笑曰:我已年过古稀,尚且不急,你急什么?
我作揖笑退……
02
汨罗江边,见屈子欲投河,观沧浪之水。
我问:大夫既然心意已决,何不稍作片刻。
屈子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我说:大夫可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子问:既已同流合污,如何出淤泥而不染?早已一丘之貉,怎敢反向倒戈?
我沉默,若取一文,一文不值。
对水而思,嗟叹:人心不如水。水尚能消融沉淀,浊后清澈,人如何清污洗诟,焕发新生?
楚国昏乱,寒门子弟可知仕途险恶?格格不入者坐等伯乐,自命清高者拒于门外。
抬头望屈子,观其高洁,赞其高洁,叹其高洁,殇其高洁。
由此嗟叹,沧浪之水不能载其高洁。
只见屈子,手中握着杀人刀,一跃冲向万里涛。
03
半亩方塘,见朱熹授业解惑,观桃李之水。
我赞文公高义,守半亩方塘,便能涵养天机,寒泉精舍、晦庵草堂、白鹿洞、紫阳、考亭书院,育满世间桃李。
我问:不知这半亩方塘孕育何种天机?
文公说:观水悟道有二,一曰清如许,二曰不远复。
源头时时活水来,渠中方能清如许;敬畏水而不远复,迷途未远能知返。
我惑:做学问当刨根问底,为何不远复?
文公笑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脚步太快难免差错,时时内醒才不会迷失。
我幡然醒悟,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不远复方自得。
以此观世人,穷人为赚钱无所不用其极,当官为名利淡忘初心本色,做学问为声望浮躁一世……
时也运也,名乎利乎;忙之于生,累之于活,当知不远复,驻足赏景等等灵魂。
04
老君说:水上善无争。
夫子说:知者乐水。
我说:虽无争为大争。
水之争顺势而生,高山水流,百川归海,知天地之大势;水之争因时而动,御风而行千里,临渊倾显张力;水之争聚众而行,遇而汇之,毫无间隙,其量无穷。
可知,水非不争,长且久也,蕴且绵也。
上善若水,更需争之如水。
我说:虽上善需敬畏。
水善利万物,然更须知,善者不可欺。
诚如,智伯水灌晋阳,关羽水淹七军,明末水灌开封。更有,暴雨倾城,大坝决堤,洪水猛兽,千百万生灵死于其中。
以此观水,当知敬畏!
我说:知者善治于水。
大禹治黄河之水,石破北方而启生。
钱镠建捍海石塘,造就了人间天堂。
王安石兴农田水利,为国变法而强。
当知,与善为伍,为智为谋。
05
此行,观知遇之水、沧浪之水、桃李之水,更解水之精益。
是故君子者,应养善水之心,立载物之德,行桃李之举,结乐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