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2019.2.19
为什么写“成长日记”
各位宝贝、爸爸妈妈、未来田的老师,大家元宵节快乐!我是小朱老师。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一不小心养成了一个在孩童的时候父母、老师怎么逼迫也没有养成的习惯,那就是写日记。不是记录日常生活,而是把近日的所思所想、所看所悟梳理出来,而且不仅是写,还自己开了微信公众号公开给大家看,现在回头看看,感谢那个时候执着的自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为,是我持续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最好的助推剂。
我想从今天开始,继续我的日记,记录那些关于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一个父亲的身份、一个创业者的身份的思考与行动,以此来不断自省,孩子在成长,我们应该比孩子更擅长成长,要不怎么做榜样呢。希望你们愿意成为我的读者,更希望你们愿与我一起成长,因此我把名字叫做《我们的成长日记》,频次约一周一记。
聊聊“行为勋章”
对于孩子的激励方式我们想了很久,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用“小红花”或者“能量币”去激励孩子,其实这是饮鸩止渴,因为看似是“激励”但其实是“收买”、“贿赂”,因为“小红花”的大部分应以场景是当孩子正在课堂上玩闹导致影响课堂秩序的时候,教师便可使用小红花“管理”,“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小红花了。”或者“如果你如何,我会多给你一个小红花。”小红花在大部分机构同时里也是货币,是钱,是可以兑换玩具的。“小红花”在我小的时候幼儿园里是荣誉的象征,而现在已经成为了“钱”。孩子是在为利益而听从老师的指挥安排,这种“激励”行为也就变成了“贿赂”“威胁”行为,反而培养了孩子唯利是图,心口不一,适应被管理而不是自律,脱离了我们教育的本意,贻害无穷。所以在未来田一直没有开始实行“小红花”制度。
但是正确的“激励”是有用的,激发孩子的荣誉感也是好的,那实施什么样的方案会保证我们的意图不走形呢?
未来田的大厅有一个滑梯,在这个滑梯上每天都上演孩子与父母的拉锯战,父母希望回家,孩子希望有无数个“再玩5分钟”,而这个时候未来田的老师每天担任“谈判专家”与进行孩子沟通,作为老师我们知道,孩子并非家长口中的“不听话”而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学会那么多的社会默认规则,和自我管理意识,甚至不知道对错,比如,在这场滑梯拉锯战里,孩子不知道重复说“再玩5分钟”是一个不遵守承诺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是不有利于个体存活的;孩子不知道,这个滑梯除了今天,明天还可以来玩,未来田是开放的,孩子不会询问,不会与大人“沟通”;孩子并不知道有的事情需要克制,只是凭脑系统中的“系统1”决策做事,而没有调动脑系统“系统2”,孩子不知道告诉自己需要克制,不懂“自我管理”。而这一些“沟通”“自我管理”以及“遵守承诺”这种词汇的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性远大于认识各种汽车品牌,而孩子的成长教具中却没有印有“自我管理”“沟通”“守时”这样的学习卡片,甚至这些词汇没有具体物体,抽象、模糊,这成了我们很难向孩子解释和形成记忆的难点。
幸运的是在我们老师用各种沟通技巧向孩子解释这一些的时候,大部分还是会管用的,一多半的孩子似乎听懂了,理解了,或者碍于面子妥协了,而这时,其实就是固定这种行为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们想这就是“小红花”该登场的时候了,我们把“小红花”改成了“行为勋章”,每个勋章都有具体的“行为”或是“品质”,比如孩子表示仍然想玩滑梯,但是可以忍耐一下先回家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他颁发“忍一忍”勋章;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台发言因而紧张的语无伦次的时候,我可以可以颁发“第一次”勋章,并告诉他每一件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有多么的宝贵,鼓励他寻找更多的“第一次”,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创新”勋章、“爱心”勋章、“坚持”勋章等等。
每一个勋章都指向一个具体的行为或品质,每一个勋章颁发的时候要在孩子真正做到这个行为之后,并且带有老师给出的为什么颁发的解释,我们努力让每个勋章的词汇容易理解,让孩子把自己的品质可视化,孩子管理自己勋章的过程就是管理自己的过程,我想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正面教育。未来田的“行为勋章”就这样诞生了。
上一次从孩子嘴里听到“荣耀”这个词,是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与玩伴讨论“王者荣耀”,上一次从成人嘴里听到“荣耀”这个词是大家在谈论“华为荣耀”,也许这个时代“荣耀”不再是原来的“荣耀”,但是在未来田“荣耀”就是“荣耀”,希望我们的老师、家长一起与我维护孩子的尊严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