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回响part3: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这篇说说展览中的音乐和百戏(散乐)。一部分材料来自大剧院官网。对古代音乐了解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木箜篌 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

​距今约2500年的木箜篌。先引用官网:“箜篌源于中亚,自印度传入,经新疆传入中原地区,盛行于汉、唐时代。”学音乐考古王博士说,我国古代有三种箜篌:弓形箜篌、卧箜篌和竖箜篌,这件是弓形箜篌,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时代。所以看起来跟唐墓壁画里的卧箜篌一点都一毛不一样。

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这件是弓形竖箜篌,又叫弯形箜篌,是胡杨木做的,应该是西域本地产。这件还是迄今出土最早的拨弦乐器。

大剧院的官方WX里,给这件箜篌配了个“竖箜篌”的示意图,造成了po主的混乱。文物工作难以打破壁垒可见一斑。

加上弦可能是酱婶儿的。

​王博士隔空指导了我半天,然而我空间感奇差,不知画没画对。

唐代墓葬里时有箜篌的身影,李贺有《李凭箜篌引》一诗,可见箜篌在唐代多盛行。

主要是竖箜篌

网上搜的

​正仓院藏的箜篌,23根弦。正合李贺写的“二十三丝”。

图来自汉唐网,这件是复制品

​这么扛,拆几根弦,把琴套脖子上

韦曲墓壁画

卧箜篌长得像瑟,是本土产物。

北朝骨笛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

图来自大剧院官网

巴楚县在喀什,托库孜萨来遗址的年代是汉-唐时期,曾经是喀什地区的中心城市。

看到文物说明里写这件鹰笛是鹰翅骨做的,po主不禁膝盖一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塔吉克鹰舞,伴奏乐器鹰笛就是拿鹰翅骨做的。文化传承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让小小的鹰笛隔着千年时光遥遥相望。

现代鹰笛,跟一千多年前的几乎一毛一样。

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世居白种人(讲塔吉克人故事的《冰山上的来客》,演员其实是维吾尔族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以“鹰的传人”自居。在气候恶劣、空气稀薄的高原,鹰击长空带来的是充满力量和激情的美。与其他舞蹈模仿鹰的动作不同,塔吉克人日常跳鹰舞时,是把自己当做鹰来感知、来表现。

鹰笛是鹰舞的伴奏乐器,制作比较复杂,先要把鹰翅骨截好,埋进土里让骨髓脱离骨壁,开好音孔之后还要放在房顶让烟熏三个月,耗尽骨中的油脂。鹰笛竖着吹,音色明亮如高原雪山上的阳光。

《梁祝》的作者陈钢先生改编过一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小提琴曲,有些段落仿佛在用小提琴模仿鹰笛。

中原地区最早的乐器——距今有7800-9000年的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拍摄于国博《大象中原》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这只笛子由鹤的翅骨做成,也是竖着吹。7孔,音域比鹰笛更广些。

开个脑洞,鹤与鹰也可以作为不同文化的隐喻和象征呐。

云和筝

孙机先生在关于李寿石椁线刻的研究文章中写过类似款乐器——“云和”,也有叫“云和筝”、“云和瑟”的。

它出现于东汉晚期,盛行于唐,宋以后逐渐消亡。音色“三分之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脑补无能)。王昌龄有“斜抱云和深见月”的诗句,证明这种乐器是站着弹的。

李寿石椁伎乐图,翻拍自《仰观集》

​孙老认为阿斯塔那绢画里的乐器也是云和。

以我对古代弹拨乐的粗浅实践,有点无法理解这个判断。古代拨弦乐器一般用右手弹拨,左手按音位,阿斯塔那绢画中的姿势是左手拨弦。

乐伎图大多表现奏乐中的场景,如果把此图理解为准备演奏,似乎也不太合适。

唐墓壁画里也有坐着弹云和的。

韩休墓壁画,韩休是韩滉他爹

​这位乐伎也着了胡服,更难猜出乐器是啥了。能看出底部是弧形,四根弦,可能是阮?或者琵琶?

怎么也是站着弹啊?

唐墓壁画里有站着弹琵琶的图像。

网上搜的

​站着弹不方便啊。

BBC纪录片《丝绸之路》第二集有一段讲中亚乐器,有位魁梧的乌兹别克斯坦大叔站着弹乌德琴。

BBC《丝绸之路》截屏

​感觉是用肚子顶着琴,联想到唐人圆润的身材,似乎也能解释为啥能站着弹了。(此处为一本正经地胡扯)

青铜时代陶埙

哈密伊吾出土

唐 陶埙 和田约特干古城出土

​最早的埙出土于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新疆最早的埙距今有3000年历史。这只埙出土于哈密,有一个吹孔,4个发音孔。这只是橄榄形的,跟中原地区的梨形埙还是有差别的,不知复原出来的声音是啥样。

Po主不喜欢埙的音色,那远古的呼唤实在太悲凉了。

Po主想学吹箫,其声呜呜然~(要优雅,不要污)

这个俑可能在吹排箫

图来自汉唐网

或者笙

图来自汉唐网

​中原和边疆铜铃。

周代 铃 上海博物馆交换

青铜时代 铜铃 伊犁新源县71团农场

​下面说杂技

唐 彩绘泥塑舞马俑

​舞马是从外国进贡的最优良的马中精选出来的,所以特别漂亮,滚瓜溜圆的腚。

五花马,千金裘

​唐玄宗特别喜欢舞马这种娱乐活动,最多养了400匹马。当时的宰相张说写了十多首舞马诗,诗云:“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训练有素的舞马在《倾杯乐》乐曲的伴奏下,向皇帝跪拜祝寿,做出醉酒的憨态。197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身上錾刻了一对颈饰绶带、口含酒杯,正屈膝跪拜的舞马,与诗中“衔杯终宴曲”的记载一致。

关于舞马还有个悲剧故事。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宫中的舞马散落民间。安禄山也喜欢舞马表演,命人搜罗了几匹养在范阳。安禄山被杀之后,这几匹舞马最后落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手中。田氏不知它们是舞马,而将其与一般战马混养。一日,宫中设宴犒赏将士,高奏乐曲,这几匹舞马应声而舞。兵士以为马中了妖邪,挥鞭便打;而舞马却以为主人不满意,愈发舞得起劲,直到被活活打死。

​不是所有漂亮的马都能被美人搂搂抱抱、亲来亲去,也有被打死的。

​哼,以为这篇就没私货了吗?不仅有,还不预警了呢。

唐 彩绘泥塑打马球俑

​马球发源于波斯,经西域传入唐朝,又经过唐朝传到朝鲜和日本。马球古称“波罗球”(难道是Polo的音译?),初唐便已风靡全国,玩法是骑在马上用弯曲的木杖击球入网。鱼玄机“坚固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写的就是打马球的场景。开元时,于阗国曾向大唐进贡两匹打马球专用马,因此谢弗推测上等的马仍然是来自中亚、西亚。

唐墓壁画 打马球图

这件俑的马四蹄腾空,腹部肌肉很紧实,像在发力狂奔。运动员身着李贤墓同款紧身马球服,神情专注地投入比赛,很生动。

黑人俑

唐 彩绘黑人戏弄泥俑

​以前见过把这种黑人俑当做昆仑奴的,二者很容易混淆。

昆仑奴是被卖到中原为奴隶的东南亚人,张籍有诗为证:“昆仑家住海中轴,蛮客将来汉地游”。“昆仑”来自“Kurung

Bnam(扶南)”的音译,《旧唐书》有“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林邑指柬埔寨一带的扶南—真腊,孙老认为广义的“昆仑”还包括塔希提群岛以北、印巴次大陆以东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中若干岛屿。

昆仑奴俑大多半裸,下身套个褌(读“昆”,意思是裤衩),上身斜挂一巾,脖子上套项圈,卷发。

这件俑只穿短裤,上身赤裸,皮肤炭黑,发型为细涡旋状,大眼睛、眼白多。

这种俑应该叫“僧祗俑”。僧祗来自大食人对非洲东海岸人的称呼Zanquibar的音译。唐人有把肤色深的人称为昆仑的习惯,因此把这类经大食人倒卖到唐的非洲人也称作“昆仑奴”。家里有僧祗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僧祗俑出土得不多,西安裴氏墓中出土过一件,跟这件略相似。

“西域回响”展品规格之高,从一件小小的僧祗俑中就能看出来。(这展如果在博物馆办,效果会更好。)

唐 顶杆倒立俑

​这种高杆表演叫“缘橦”,先秦时期就很流行了。一名力士头顶一杆,另有演员在杆上表演高难度动作。汉画像石里的缘橦杆上不止一名演员,多的可达9人。

力士的肌肉线条很饱满,怒目圆整的表情,杆上演员的身姿极富动感,小屁股圆溜溜的。如果蹲下看,能看到杆上这位还涂了唇彩。

唐 伎乐陶猴贴塑

​展览有一组小猴子陶俑,这些小猴均出土于和田约特干遗址,年代是唐代。

约特干遗址的年代大致是中原的汉至宋代(边疆地区的文物年代很多时候不能直接套用中国历史学年表),文物强盗斯坦因认为这里是于阗国国都——这片深埋沙海的遗址也没有躲开外国文物强盗的荼毒。

这只小猴像是在敲鼓,有点像现在的猴戏。

斯坦因在约特干遗址采(盗)集(掘)了一些陶猴,他认为这些猴子姿势很污,有可能代表生殖崇拜,是一种提高繁殖能力的……护身符。

————————这是解释梗儿的分界线————————

封面图是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婆罗门奏乐图》,《霓裳羽衣曲》就是改写自西域的婆罗门曲,这个壁画被西方考古强盗带走了。

标题“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出自白居易《五弦》,五弦是一种类似于琵琶的乐器。这句诗反映了唐代从庙堂到江湖,对胡乐的热情空前高涨,导致古琴遭到冷落的现实。在“西域回响”里展出的乐器,绝大多数也是胡乐。安史之乱以后,唐人对胡文化的态度转为谨慎、戒备甚至排斥。开个脑洞,减字谱在晚唐时期出现,可能跟文化风向的变化有关。或者古琴这种早早进入文人语境的乐器,在胡乐盛行的唐代并没有到“日日生尘土”的惨状,不然哪儿来那么多传世唐琴?

而且胡乐古琴也许并不是有它没我的关系。龚一先生写过一个古琴曲《春风》,就是用古琴弹奏胡乐,是新创作琴曲里面巨好听的一首。这曲子让我想起南疆五颜六色的巴扎,被暖风温柔地卷起的艾德莱斯绸。

还剩几件新疆石窟壁画伎乐天没po,宗教文物我涉猎不多,下一篇会非~常~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451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7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78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09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7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2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8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7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9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1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36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0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7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4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