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正文231~238,248~256。内容:《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一、职业教育之功
“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教育为部分。” 然,职业教育在义务教育之外,乃至在高中之外。也就是说,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就没有接触过系统的职业教育,而这一批人又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所以普及应该侧重于职业教育。当然,国家教育部门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的职业学校入学不仅不收学费,还能补助不少伙食费和住宿费。真是孩子们之所幸!
“衣食者,事外之目的也;乐业者,事内之目的也。足衣足食而不乐于业,则事外虽无冻馁之虞,事内不免劳碌之患。”自古以来教育的目的就不是单一的。教人学会解决温饱的本领是途径,使人通过学习到的技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是目的。职业教育要教的不仅是技术,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更要教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对社会的感恩。这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负责。
二、语文课堂之思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单一,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目的当然也不单一。我们常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考量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
“若标一主义不能做方法之方针,则奚以贵?”只教知识不教方法是课堂之大忌,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渔”的作用,重要性我们做教师的比谁都清楚。那么语文课如何“授人以渔”?这一点是我们经常讨论的。我们时常会觉得,某位老师的课上得有深度,那什么是深度?我感觉应该是在表象下,又向前迈了一步。对于一个有训练价值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地处理。
在学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算有深度呢?向前迈一步,引出这一类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学习“泡”字时,要让学生知道它是由“三点水”和“包”字组成的。音形义识记以后,还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用其他部首和“包”字组成一些新字,那么“形近字”的概念就出来了。在写字的时候引导学生先观察,知道“泡”字左窄右宽,左右结构的字的基本结构书写方法就掌握了。当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形近字”、“字形结构”等概念不要求掌握,但方法的渗透是一定要的。再如文本的理解上,读句子当然不只是读通读顺,更要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有哪些呢?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抓住重点字词,可以关注标点符号,可以感受修辞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在“读文”这一基础实践上的提高总结。
所以说很多时候,这个“渔”是要在“鱼”这个动作的基础上总结得来的方法。我们语文老师,教知识点的时候不要只关注知识点有没有学会,还要再深入一点,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悟到学这一类知识的方法,并不断练习形成能力,这才算是“教学做合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