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八位同学对我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与自我感想的交流,其中大部分问题集中在枯燥和眼睛与镜子的联系。那么我就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解释一下,包括马启瑞的问题“对镜子是怎么理解它的”。
首先左边的视频(揉眼睛),我对画面做了抽帧与慢速处理,右边的视频(擦镜子)做了微慢速和黑边上下遮罩处理,形成眨眼假象。祁怡帆说“人本身的枯燥乏味,在做一件无限循环无用功的事情 千篇一律”,黄佳趁说“镜子和眼睛是一样的,会看到别人的呈现”,陈昱辉说“眼睛可以看到一切的事物,镜子也可以照出一切的事物”。这三位同学都和我的视频立意多少贴合了。视频之所以后半部分没有任何处理弄成枯燥的,并且静音,就是因为在我的理解而言生活就是如此,枯燥,无言,沉默。
其次,眼睛与镜子的灵感则是来源于一首诗《镜子传》,内容是“他们觉得我高冷傲慢,为人自私还神经兮兮,其实,他们看见的,不过是我身上的镜子。”眼睛就像一面镜子,通过看,视觉去感受别人的存在,判断别人的存在,再通过“身上的镜子”反射对应的态度回应别人。一直在揉眼睛,对应着擦镜子,镜子上的水雾从模糊擦到干净,仿佛看的事物和人越来越清晰,但其实眼睛却越揉越模糊,自身越来越不懂对方,所以只有第一次的眨眼视频特效处理。
最后回答一下马启瑞同学的问题,我对镜子的理解就是看似表象越清晰,但越清晰越靠近反而越不明白越疏远现实与真相。就像是老师让我们看的《放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