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中碰壁,困惑,迷茫的故事。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通过工作和爱情两方面,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林震从小接受党的熏陶,对党风党纪有着执政的信念。怀着对建设美好社会,效忠国家的热血,他来到了区委会。然而,现实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驶。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刘世吾,冷漠,冷血,对一切都是那么多的漠视,他知道麻袋场存在问题,只是一直在看却没有行动。其实原来的也是和林震一样,有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激情,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当初的纯真,留下来的只有麻木,冷漠,他也会反思自己,他读诗,写字,妄图改变自己,可到最后,他还是不愿在前进一步。林震和刘世吾的第一次见面时,林震显得有些稚嫩,而对比下,刘世吾就显得经验老道,林震努力记住他说的那些概念时,一定是觉得他应该是充满激情,对党忠诚的人吧。赵慧文,一个知道所有背后的秘密人,畏畏缩缩,想要告发却总在迟疑的人,而林震的出现,仿佛又带给了她一丝的希望,她理解林震,鼓励林震,支持他与一些组织部的歪风邪气作斗争,做她没有勇气做的事。很多人说在那个年代,赵慧文是聪明的,既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又不怕损害自己的
但是,现实总是可悲的,他怀着一股热情想要改变组织部存在的一些坏习气,勇敢的向上级提出批评,却没想到没有任何人给予理睬,他感到气愤,也使得他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有过惶恐,但却没有退却。林震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新生儿踏进社会,对一切充满了热情。在他的头脑中,生活就应该像党允诺的一样,单纯明朗,人们应该按照党章那样循规蹈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困惑,自然也不能接受。但令人佩服的是,即使对革命的热情被压迫在社会的洪流中,也仍然继续为之努力。他就是社会主义新势力与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的象征。也许有的人会说,若干年后的林震,或许就会被社会同化,对社会屈服,成为下一个“刘世吾”。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人们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觉得社会不合理,要和社会作战。最后却总是要和社会和解,个人与社会达到彼此的两利。”选择没有对错,只要记住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最后,套用王蒙的话,青春洋溢着欢唱和自信,也充斥着糊涂与苦恼。青春总是自以为是,有时候还咄咄逼人。青春投身政治,青春也燃烧情感。青春有斗争的勇气,青春也满是自卑和无奈。青春必然成长,成长又会面临失去青春的惆怅。但是我们依旧“要更积极,更热情,但是一定要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