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只要坚持平台日更,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真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
如果坚持自然出奇迹,你只要坚持平台日更,就能成为高级写手,何来苦心孤诣一说。
一般而言,日更会让写作技能日臻熟练,但技能熟练不代表就能写出优质文章,因为会写作和善写作是两码事。
比如,你坚持每天练习功夫,一招一式自然越来越熟,但实战水平就能随之提升吗?
有可能最后练成花拳绣腿,经看不经打,一两个回合就被撂倒。
所以,坚持日更不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是和你之前想法有点不一样?
一、忙碌对知识工作意义不大
《深度工作》一书中,卡尔.纽波特重点论述了忙碌对于知识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作为知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写作自然也在讨论的范畴之内。
卡尔.纽波特认为,知识工作不同于生产线上的重复性工作,靠忙碌带来的数量不能衡量知识工作的真正产出。
知识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升华来创造新价值,因此刻意忙碌对知识工作的意义并不大。
也就是说,知识工作旨在对信息深度加工,而非仅对信息简单组装,否则文章就会沦为拼凑素材,看似华丽无比,实则缺少灵魂。
所以,忙碌对写作的意义不大,坚持日更不一定提高写作水平,那什么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二、思想深度才是致胜的关键
生活中,行事果断、自信干练之人,常赢得大家好感,因为思维缜密、说话干脆。
相反,说话慢半怕,长篇大论之人,常会惹得众人烦,因为思想游离,重复赘述。
写作也是一种表达,与口头表达不同的是,它是思想的文字表达。
既然同为表达方式,底层道理自然相通。
对于一篇文章,致胜的关键是思想深度。
什么是思想深度?
举个例子。同样一件事,别人只能想到三点,你却能想到五点;
别人能想到五点,你却能想到五点之间的联系;
别人能想到五点之间的联系,你却能想到这五点和另外三点之间的联系……
你的思想深度自然更胜一筹。
如果思想有深度,文章会让人耳目一新,读起来就觉得过瘾,阅读量、评论量就高。
三、如何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并非一日习得,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
01. 善于观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你想要的生活都能给你,前提是你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周末逛街,你是否留意商家宣传的广告语?有些广告语用语简洁、内容不凡,是写作的绝佳素材。
之前看过一则广告《给生活一点仪式感》,就带给我深深的触动。
我的启发是: 只要标题稍作修改,就可以锦上添花,成为一篇优质文章标题,比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要有一点仪式感。
即使有天坚强被现实击破,你也要带着坚强的碎片狂奔,因为生活需要仪式感。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而要善于观察生活,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02. 勤于思考
写作是输入思考后的输出,而思考则是输出的关键。
离开思考,文章只剩躯壳、缺乏灵魂,这样的文章注定是败笔。
勤于思考,是古人为文的关键,亦是文章取胜的法宝,类似的佳话屡见不鲜。
因为勤于思考,卢廷让才感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因为勤于思考,贾岛才收获“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因为勤于思考,韩愈才得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些大家,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不小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勤于思考出佳句,勤于思考出美文,勤于思考出大家。
03. 长于总结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学习、工作、写作的定期回顾、分析和评价。
关于总结,好多人常犯一个毛病:多谈成绩少谈问题或者只谈成绩不谈问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习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时代大潮很快就会将你吞没。
对于写作,总结不应只是罗列成绩,更应剖析问题,这样才能优化方法,避免重蹈覆辙,起到升级迭代的目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仅供参考。
比如,同样是拟标题,我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是怎么做的,现在是否比以前更好,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这样的自我解析过程,才有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
学会总结,是对文章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四、写在最后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多做不一定多得,善作才能多得。
因为过度的忙碌,常使人没有时间思考,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深度,无法触及读者的兴趣点,从而被丢进垃圾堆,无人问津。
所以,坚持日更不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而深度思考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最后,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能产生茅塞顿开之感,为你的写作助力加油,这正是本文的创作初衷所在。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写作成就人生。
写作成就人生专注写作,为你的写作助力加油,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评论、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