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楼走过来走过去,从西头到东头,又从东头悠到西头。
在乡间单面教学楼的五楼上课,最大的好处是——我在上课的间隙,可以随时透过窗户看到外面校园里的一花一草在四季更迭中的变化。
最近一个月,是我教学生涯中最“无所事事”的一个月,没有早晚自习,校园也不见学生们忙碌小碎步跑步冲刺高考的紧张,没有曾经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叽叽喳喳、嘤嘤嗡嗡,耳边少了“聒噪”我也难得落得“清闲”。
已过了春分的时令,瞥一眼教学楼前的银杏树,却还是黑压压一片,没有一点绿意。斑驳的枝桠,像泄了气的气球,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机。我手里捧着一杯温开水,不紧不慢地边往嘴里呷一口,边百无聊赖地欣赏眼前这棵老树。不知道它在这里矗立了多少年,也许从建校开始?也许更早?只知道,还是年少的年龄,这栋教学楼刚落成的时候,它似乎就在这里,只是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嫌弃”过它。
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想拍一张它的虬枝,怎么拍,都感觉像满身沧桑的老人,皮肤干瘪,没有神采,干脆放弃。心里笑自己,干嘛跟一棵树计较美丑呢?
事情的变化就在过了一个周末之后,又是慢悠悠的捧一杯温开水在楼道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就那么突然一瞥——咦!老树竟有了新绿了,细细嫩嫩的芽儿,像害羞的孩子一个个探着头,打探着这个特殊的季节。这一看不打紧,只几天功夫,这棵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满身满身的“绿”,满身满身的“透亮”。
我每天路过,每天端详它的变化——每颗叶片在根部都有一颗毛绒绒的椭圆状的“小球球”跟树干相连着。这棵树据说是雄性的,一年到头没有结果。我见过它夏季的茂盛和秋季的满身金黄,以及夜色中在教学楼前面红色屏幕的映衬下,璀璨夺目的样子——是呀!在我心中它早已不是一棵树了,更是像一位美丽的使者见证校园的一切,也见证着很多人的年少时光,也许,“她”早已成为很多人生命故事中的一个元素!
印象中,在前年的一个雪天午后,我和周老师一起拍下了它披满银白的样子。可惜,因为更换手机,现在找不到她们了,不过,至今犹记周老师教我怎么取景构图,怎么拍出照片的层次感和自己想同过照片表达什么,我也是那时起才知道照片其实也是一种语言!
我们从雪地里拍完这棵树,她高兴地说:“这下,终于凑够四张了!”我怔住了——在这个校园里,竟有人如此关注“她”!
是呀!想想这棵放在众多银杏林中最不起眼的树,却因为她参与了我们校园里走过的每一个人的成长,才显得格外不同!她见证着我们的每一天,我们又何尝不是见证着“她”的枯荣呢?
这些年一直呆在这个教学楼里上课下课,和她朝夕相处,很多时候,感觉她不再仅仅是一棵树,倒像是朝夕相处的一位工作伙伴,有时候只听一个声音或看一眼背影,便知道是谁。她有时候还像日历一样,我们只需要暼一眼这棵树的叶子,便知道四季的样子!她其实更像一种符号和标志,是我们这所校园的精神所在!
今天,我又仔细打量了这棵树,叶片又大了些,又绿了些……是不是特别像这个特殊日子给我们的感觉?是呀!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如期到来!
她怎么能是老态龙钟的老人呢?她明明更像一个即将迎来好时光的少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