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每次嫌饭不好吃,外公就会说:真应该让你们尝试一下60年代没饭吃的感觉。
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吃不上白面,吃的都是高粱面,吃完了不好消化,会便秘很久很久。
妈妈说:在我们小时候,为了供我和姐姐在城里读书,爸爸一个人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最苦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家里吃玉米馒头,从不买菜,一碟辣椒足以。
找工作时,一伯伯说:你们这一辈孩子自小就没吃过什么苦,我们那个时候,放学了还要去砍柴或者拔猪草,努力为家里大人减轻负担。
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啊,我又经历过什么呢。在懵懂无知的年纪里,从来没有挨过饿;在似懂非懂的年纪里,也没有被要求去地里挥霍自己过剩的体力;在知美丑的时光里,也从没觉得自己不够体面过。没有感受过丙类馒头的寒酸与难过,没有体验过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艰难与无奈,有的只是在幸福里的一些不知所谓的烦恼。
杨绛先生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如要锻炼一个要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的越浓烈。
世间这样的话不知凡几。
但到底什么是苦难呢?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是精神上的摧残,或许这是要看个人的吧。像田润叶与李向前,生活富裕,工作称心,但却都因爱情而白白蹉跎了那些本应灿烂的青春,可若不是在这样的岁月里一个人独自忍受感伤,大概就不会体会与珍惜后来的平静与温暖了吧。像孙少安,若不是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家人的生存大任,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与心酸,大概也不会有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来的坚毅了吧。
在这不用发愁温饱的时代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不顺心,我们姑且称之为苦难吧,因此请相信生活的苦难终将会成为我们无与伦比的财富,它会带给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必须拥有的智慧。愿我亲爱的朋友都可以直面所有不顺心,积极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心中总能充满爱与希望,低潮总会过去,我们终将迎来幸福。
“他站在院子里,望见城对面的山湾里,一片桃林已经开的如火如霞了。城市上空,袅袅的飘曳着几缕淡蓝色的炊烟。空气湿润润的,充满了河流和土地解冻后的气息。阳光并不很晃眼,温暖地照耀着依然没有绿色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