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确定的未来
笑来老师说活在当下只能被永恒地困在当下,只有活在未来才有出路,那我们是不是只能活在未来呢?
活在未来是指对未来的某件事确信无疑,然后按照这个未来注定发生的事情去做,去准备。但是日子毕竟是要一天一天过,甚至是一秒一秒去过的。
从前我是匆匆忙忙地过的,我会给自己制定周密的计划,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基本做不到全神贯注,心里总是在想着赶快吃完好去上班,上班的时候想着赶快干完活好下班,下班了想快点走好回家做饭,吃晚饭的时候又想着赶快吃完好出去散步。所以最终下来根本没有享受过程,甚至没有享受生活,只是在不停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我们常常容易忽略掉觉知自我,匆忙地去完成工作,追逐生活,匆匆忙忙地一天、一周、一年,周而复始,却很少停下来审视自己当下的状态,我们好像总在赶时间去做什么,却来不及停下来做个复盘,写个小结,做个修整。
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在未来可以让人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但正因为不确定,如果只是活在未来,我们就要时时刻刻忍住焦虑的煎熬,无法心安。活在未来的人容易焦虑,虽然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往往幸福感并不强。
以前看过一节心理公开课——《关于抑郁,你不得不知的三个真相》,里面提到的一个内容和本节的主旨有关。
“心理”这个词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日本人把西方的心理学“mental”翻译成了汉字“心理”,然后被我们借用过来。中国的传统医学将心理称之为“精神”,而生活中大家习惯用“思想”这个词指代“心理”,比如“XXX出现了思想问题”、“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再比如部队里面的政委、教导员有事没事就要给战士们“做做思想工作”。
为什么我绕来绕去扯到“思想”呢?
因为“思想”里面的“思”和“想”分别代表了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前想后”:
思前:回忆过去-抑郁
想后:憧憬未来-焦虑
“思”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而“想”往往是想没发生的事。强迫性地反复回忆过去的事,这就是思维反刍,也就是“抑郁”。当我们憧憬未来的时候,这件事还没有发生,我们就开始担心了,这就是“焦虑”。
002 专注在全部的当下
那什么是活在当下呢?
活在当下,是我们全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自己要去哪里,能够投入一件去做好一件,能够从当下去审视当下。
活在当下的意思,并不是说只管尽情享受,尽情放纵,今朝有酒今朝醉,重要的是觉知当下,专心投入其中。当你在工作时,你就专心工作,当你在阅读时,你就认真阅读,当你出去看电影时,就投入地欣赏。我们要以自我最舒适的状态,活在当下。
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可以活在过去,我们怀旧,我们回忆过去,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可以活在未来,我们憧憬,我们未雨绸缪,我们构建美好的未来蓝图。
但我们的肉体只能够活在当下。
心流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专注的快乐》这本书。心流是这样一种状态,当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时,你会浑然忘我、心无旁鹜,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和时间的存在,整个身心都发挥到极致。
专注,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全神贯注,比如专注地吃饭,体会每一次咀嚼,体会食物的味道,心无旁念。“活在当下”是对专注的一个很好的阐述。
如果你在回忆过去,如果你在憧憬未来,你有可能进入这种美妙的状态吗?刻意练习也是需要高度专注才能实现的,如果你瞻前顾后,有可能完成高效的刻意练习吗?
为什么很多人会焦虑、迷茫?因为他们太过“活在未来”了,但却没有找到出路,担忧自己无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惶惶不安。
想要心安,还是要活在当下,踏踏实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用淡定的姿态迈向未来。
当你匆匆忙忙地向前追赶的时候,你可能赢得了未来,却失去了自己。当别人看见你获得的卓越成就,充满艳羡的时候,你早已经和自己的内心失联,你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快乐,内心被抑郁填满。
就像是夸父追日,想要追赶时间的脚步,想要赶在所有人的前面,但最后往往会发现这只是徒劳。时间她是自顾自流逝的,就像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写的,“……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时间匆匆流逝,不管我们用力追赶,还是躺着不动,她都是用同样的步调,不紧不慢地向前走。
003 做好时间视角的切换
那说到底,我们要不要活在未来?答案是确定无疑的“Yes”。那我们是不是只能活在未来?答案也是确定无疑的“No”。我们不仅可以活在未来,也可以活在当下,关键的是做好两者的切换。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
比如在工作的时候就活在未来,在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因为生活除了成长,还要有享受。美食、美景、美人,让我们在成长之余,也能够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再比如复盘,就是“活在过去”,复盘其实就是从“过去” 的经历中获得有效反馈,用以指导“当下”的行动,从而实现理想的“未来”。
我们要让自己有延伸的当下感,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现在我在尝试做出改变。一方面通过冥想来提高对自己身体和感官的关注,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尝试专注,享受做事的过程,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但是同时我并不会放弃对未来的计划和准备。可以说既活在当下,也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