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包括身心两个方面,我这里谈的是心理的个体化。
我个人认为自己是属于懂事的那种,父母个性也好强独立对自己有影响。所以我认为自己早早就个体化了,不求人是我的特质之一。
后来学了依恋,知道不会与这个世界合作,单打独斗,薄脸皮都是心理待完善的表现,原来我离个体化还有距离,尽管我从5岁就自认为独立了,50+的我还在个体化的路上。
读温尼科特已经两年了,“原初母亲贯注”是近期反复咀嚼的概念,抱持是母亲的特质,对母爱的习以为常和心安理得是我们的特点。我觉得自己从未心安理得过,我的母爱享受到的有点不足,我以为。
我们是不是在心安理得享受母乳呢?是不是在心安理得享受三餐呢?原来我得到的母爱也是无条件的!我的母亲尽管柔弱也给过我无条件的爱!
个体化的过程里看见被无条件爱着很重要。回望爱,完成分离,分离才可以回望,我好像真的可以离开原生家庭了,原谅了它,也理解了它,我爱你们,我的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了,也原谅了你们,感谢你们的接引,感谢你们为我无条件的付出,我真的长成了一个独立完整身心健康的个体,我该完成我自己的人生使命了。我好像一下子释然了!离个体化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