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此诗作于唐天宝四载(745),当时作者漫游齐鲁,在诗中的“东蒙”第二次与李白相逢,两人交往愉快,一起作诗、一起游玩、一起访友。这首诗即记录了二人一起拜访隐士范十的情形。
前三联先称颂友人的文采,继而叙述两人真挚的友情。二人心意相通、惺惺相惜,一起谈诗论文、日夜不离。
接下来叙述拜访隐逸高人的经过:终于得见隐士,非常高兴。隐士的情趣品味那么高雅,连侍立的小童都清秀脱俗。
落日的余晖中,不时有寒杵声传来,天空中有白云聚焦,周围的环境也很清幽。我们吟颂着屈原的《橘颂》,并不羡慕晋人张翰潇洒辞官归乡的举止。
这个时刻,我们不愿谈论出仕为官的艰辛和坎坷,只是尽情享受这真挚的友情。
“讨莼羹”的典故出自东晋张翰,他在异乡为官,秋日里,思念家乡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的美味,口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立即辞官返乡。后人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