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避型自律中,动力大小与痛苦程度成正比,你越是感到痛苦,你的自律动力就越大,相反,你感受到的痛苦越小,你的自律动力就越小。
具体来说就是:当感到痛苦时,你的动力就会变得非常充足,于是你会坚持自律,因为这种自律行为减少了你的痛苦程度。
但与此同时,由于自律带来的良好结果让你感受到的痛苦减少了,所以支持你自律的动力也就相应变少了。
因为你自律行为的减少,你之前的痛苦感受就又回来了,然后你又觉得需要自律了。
就这样,你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循环:“自律 – 阶段性达成目标 – 不自律 – 回到最初状态 – 自律”。
从本质来说,回避型自律是你为了感到希望而找的“幌子”,有了这个“幌子”,你就能回避掉眼前的问题。
但是,在这种自律中,你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也无法养成真正自律的好习惯。
所以我会说,回避型自律是一种不稳定、不靠谱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