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党员“留得动”

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给组织工作的一份命题作文。当前,流动党员队伍“流”而不“留”,“学”而不“得”,“管”而不“动”,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协调、作用难发挥、教育难开展成为流动党员管理的瓶颈难题,如何让流动党员愿意“留”下来、能够“得”到来,迅速“动”起来,关键要分类施策,在摸清家底、创新教育方面下功夫。

“流而不失”才能“流而有序”。流动党员数量多、分布散、管理难,如何确保“有秩序地流”“有归属地流”是亟须解决的第一难题。目前,充分运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在流出地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的桥梁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流出党员、流入党员进行登记,是短时间内为流动党员找到“新家”的新途径,能够有效解决跨省流动带来的人员“失联”或“流失”问题,但“云”上统筹调度之余还需“线下”落到实处。既需要指导基层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采取组织党员集中报告、支部委员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等分门别类的开展排摸走访,督促流动党员向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及时报到,确保党员的流动情况时时刻刻有迹可循。

“双向共管”才能“协同共治”。流动党员工作变动频繁,居住地不固定,联系方式更换较为频繁,“失联”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就要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明确双方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职责。流出地党组织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向流入地党组织通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流入地党组织将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同等对待,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教育、参与组织生活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流动党员的表现情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流而有学”才能“学有所得”。流动党员最易出现教育跟不上、学习形式化等现象,管理重点在于教育好、学习好、引导好流动党员,充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但现实来看,不少流动党员忙于“柴米油盐”,想不到也顾不上“精神食粮”,而打破时空壁垒,确保党员学“无遗漏”,就要注重分类施教,根据从业特点,将流动党员分为务工、经商、随子女居住、其他4种流动情形,通过微信、“云”培训等方式,根据流动党员实际和需求,开展全方位、错时段政策解读、就业帮扶等指导,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