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帮主 排版/帮主)
中午,有个朋友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心理咨询就诊单,点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焦虑性抑郁症。
看了以后有点惊讶,仔细看上面各项指标:强迫状态(重),焦虑状态(中)……,
认识他的时间不长,不过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乐观开朗的,自媒体也是做的风生水起,给了我很多帮助。没想到他也会遇到这样的心理问题。尤其看到那个强迫状态(重)的时候是深有感触的。
想起来前段时间参加的一次心理讲座,也因为那场讲座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强迫症是很严重的。
当时讲座是围绕抑郁症展开的,起初没注意。觉得自己挺开朗的,这抑郁症之类的和我八竿子打不着。后来不知怎的就讲到了“强迫症”这个话题。
“强迫症”虽没有抑郁症这么严重,但也会有一定的危害,而且,强迫症行为往往难以克制。老师加重语气说到。
后来那个心理咨询老师举了很多关于强迫症的行为和想法,无一例外全中。这才意识到强迫症的严重型。
当时我只能装作很镇定的样子和旁边的同学开玩笑说:看来得去看心理医生了。自己却立马开始百度关于“强迫症”这个话题。
百度上有这样一段解释,我大概摘抄了一下。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2
其实,生活中,强迫症不是个冷僻词,大家甚至会拿来调侃称自己有强迫症。
有人说平时看到微信消息有红点,就会忍不住点开,有人说一定要把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码齐。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比较初级的强迫症,不会对生活有太大影响。
可是,强迫症是分轻重的!很多隐藏的比较严重的强迫症行为往往令人难以想象。甚至有些强迫行为自己都不能了解。
突然想到了以前网上一个关于强迫症患者的例子。
有个患有强迫症的人出门之前总是不放心门有没有锁好(即使自己内心知道是已经锁好了,可是另一个自己又老是不确定),于是走了几步就又折回检查,为了防止麻烦,他决定以后出门锁门以后,就对着空气打一拳,后来,他发现走了几步以后又想到底有没有打这一拳,后来决定出门之前再对着空气踢一脚,确保自己已经打了一拳。就这样每次出门前那个强迫症患者都要先打一套军体拳才能正常离开。
虽是段子,却也有些真实的意味在里面,又或者说他就是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写照。
3
记得下午和那个朋友攀谈这件事的时候,感觉找到了知音,我回忆说其实强迫症的行为真的很多。
走路先迈左脚,错了甚至必须倒回来重走一遍。
不确定门有没有关,反复折回检查。
必须反复洗手。
没事就擦桌子见不得一点灰尘。
写文章时会为了一个词语反复替换直到抓狂。
发信息写下一句话又得重新删掉在写一遍一样的。
“明明知道没有必要,甚至有些想法很智障,可是却忍不住一遍一遍的做,特别浪费时间。”
“而且,如果不照做,心里就会烦躁不安。”跟他聊天的时候,我补充到。
没有人愿意这样,可就如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一样: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4
其实很久之前就想写篇文章了,也写了好几次,一直不满意就存在文档里搁置。今天看到他那张心理咨询诊断单子才鼓起勇气继续完成这篇文章的。
我不是什么心理咨询师,也没有接受过常规的心理教育,连自己也是一个强迫症患者。可真的想借此说一些话。
第一
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加大,责任的日益增加,我们都或多或少有心理疾病。可它往往不可见就常常被人忽略了。
所以,我们不妨鼓起勇气面对它,不必为自己的强迫症行为而感到羞耻,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敢于克服,记住,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体,总有人和你面临着同样的行为和想法。
我们需要勇敢的表达出来,积极的寻找方法去克服,去改变,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好。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不必去排斥它,否定它。
著名作家刘瑜说过: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其实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学会变得阳光一点吧,即使有时候真的很难克服,但起码要把自己变得阳光一点,把生活看的阳光一点。学会慈悲,学会宽容。
5
第二
我们是一个友爱的团体,心理问题患者不在少数,但却往往被这个社会忽视,我们得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不必调侃,不必忽视,不必嘲笑。
之前在简书认识一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执有二级心理咨询资格证。有一次我向她咨询这方面的问题时,她告诉我这一类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还是来自身边人的理解和关怀,这样非常有利于走出这些不好的心理误区。
所以关怀和包容有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我想再提一下今天推文的标题,那些强迫症患者,后来都怎么样了?
后来,我希望他们的生活有阳光,自由,还有一点花的芬芳。
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