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最早是远古部落的一种图腾崇拜,早在三皇五帝时期成形于骨刻文。
龙图腾形成的渊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起源可追溯到上古伏羲时代。相传伏羲就是人首蛇身的形象,部落以蛇为图腾。后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图腾龙。
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羲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
第二种说法是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从各个吞并的部落原来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了龙。
五帝时期龙文化也有迹可循,最典型的是近代挖掘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
1987年,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龙图案,距今约6600多年。
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墓葬内有三组大画面的蚌塑图形。
第一组:蚌塑安放在死者的左右两边,左为龙形,右为虎形。上古时代是尚左的,意思是龙比虎更值得尊崇。
第二组:图形中有龙、虎、鹿、蜘蛛等四物。龙头向南、背向北,虎背向东、头向北,龙虎联成一体。
第三组:图形中有人骑龙的图案。一人昂然骑于龙身上,双手一前一后,颇有动感。
除此之外,一些古书中,也有三皇五帝与龙的描写。有黄帝乘龙踏云巡视天庭的说法,还说颛顼帝乘龙下海,游遍四海。帝喾更有趣了,说他把龙当做交通工具,每当春夏两季时便乘龙出行。
西水坡墓地时期,大约处于五帝时期的早期。“龙”在当时只是一种图腾,也是是普通民众的一种信物,一种守护神。
但到了五帝时代的中后期,情况就完全变了。发掘的在一千多座墓葬中,绝大多数墓主人是与龙无缘的,只有六座大墓的主人——至少是部落联盟的领导——才能在墓中绘上龙的图案。
随着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地位差异的拉大,“龙”正在从氏族和部落的公共图腾,演变为部落首领的专有物,实际上为后来称帝王为“龙种”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