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过的如何,答案有时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有时候却怎么也说不清楚。所谓“人生的困境”,在一段时间过后往往会变得无足挂齿,那么当下的“重大抉择”,该如何处理?
读完了前香奈儿全球CEO莫琳·希凯写的《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一书后,认同“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精进的模式”观点之余,想聊聊关于‘认知升级’、‘精进’,更想谈谈在时间轴之下,一个人“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思维变换的过程。
--十年如来--
在北京生活的前5年,从没有想过最终要留在北京。只要求自己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要求自己去接触更多的人、听到更多角度的观点,在羡慕、憧憬‘别人的生活’之中,不断的去打标签:给别人打标签、给自己打标签,用自己的视角去评判他人、去定义自己。
在北京生活的前5年,不断加入各种NGO组织,从旅行到职业规划、从时间管理到项目管理、从传统文化到公益组织;朋友圈从驴友到互联网人再到企业家、投资人;思维模式从项目思维(客户认为的都是对的,按客户说的安排范围、时间、成本)到产品思维(经验+分析实践相结合,与客户共同去赢)的过程中,看到了自身所谓的‘成长’,也为此丧失了原有的‘天真’。
在北京生活的这5年,好像总带有一种情绪在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成功’事件中变得‘在乎’、渴望‘成功’,变得有目的去做事,变得对不同背景的人讲不同的话,变得不把自己当回事,甚至不在相信自己。
在北京生活的这5年,为了证明过去打的‘标签’,在各种各样的行为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像壳一样将自己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像保护自己的面具,让身边的人喜欢、接受,却经常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怀疑、否定自己的人生。
--命运无常--
问过很多人:命运是什么?最好的答案是“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词”。2018年的我对命运的解读是“过往发生的是命,已经拥有的是命。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这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
我坚信人生宽广而长远,绝不会因为某一事件而剧烈起伏,做到100%的努力去获取“运气”,在已经发生事情之前坦然面对结果,却在时不时在复盘反思的过程中,陷入到过往“积累认知”的束缚中不可自拔,放不下那已拥有的种种。
10年的北漂之路,因自身的“无知”和“已知”而走得崎岖而坎坷,把对于生命状态的认知分享出来,有缘人看完后若觉得有所收获,那也请分享出来,让更多人明白“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 这个道理,明白成长与认知的关系,明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认知般若--
认知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是主观自生或客观存在,而是实践活动后的获得。所谓的成长,就来自于认知。或者说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而认知的本质是做决定时起心动念的那一丝念头。
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对很多新的现象和机会视而不见、对当下的处境和形势看不透,都是我们被过往认识所束缚。它让我们自傲:看不起,它让我们自卑:不能接受。
巴菲特曾经问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下一步你打算做什么?”年轻人回答:“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咨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巴菲特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最好的还要强10倍。你应该选择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现在去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好像是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再来用吗?”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认知,在一件客观事物发生之后,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这些决定,造就了现在的你。你的认知决定你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怀疑和否定自己。
--找到自身的愉悦状态--
如果说认知决定命运,那么愉悦决定当下的生命状态。
查理·芒格说:“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这不仅因为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因为他喜欢当下的生命状态带来的愉悦,使其愿意行动。
北漂的这十年,春夏秋冬四季,我负重30斤+的背包在山中扎营,探索深山、戈壁、草原、林海、荒漠乃至海洋深处;北漂这十年,365天一年,我无时不在接触屌丝、文青、驴友、宅男、技术控、创业者、投资人乃至企业家;北漂这十年,我参与不同的聚餐、趴体、话剧、交响乐、沙龙、论坛、峰会和课程学习……不断探查在于不同事、不同人相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愉悦、痛苦和恐惧。
用心灵去体会自己真实的自我,开始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迷茫。随着这个探索产生的认知,在相同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不同的选择时,这个起心动念的变化,让痛苦、迷茫的心渐渐平复下来。
当所有一切归为彻底的平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
很是期待,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