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个妈妈气哄哄地对我说:“我实在是受不了我儿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机,我就一肚子气,忍不住想要骂他,而我越骂他,他反抗得越厉害,气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这位妈妈的焦虑,也严重影响到了她与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话来说就是:“看到她整天紧张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儿子一样,整天捧着个手机,也不和自己说话,她再也憋不住了,大声吼道:“你们能不能把别玩手机了,我们大家好好说说话行不行?!”
结果孩子无动于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有什么话你说啊”,此时,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极点……
后来我问这个妈妈:“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或伴侣)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她思来想去终于把问题锁定在了“手机”上,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是手机把儿子从自己身边抢走的——以前儿子有什么话都会跟我说的,现在整天拿着那台手机玩游戏,魂都被手机勾走了。
更气人的是,老公不仅不帮自己想办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头扎进手机的世界里,这让妻子的焦虑骤然加剧,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了解这个家长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以及沟通之后,我对她说,真正的原因并不出在手机游戏上,而是出在孩子内心的问题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手机)网络是导火索,外面插进一根线。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而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而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忽略了亲子间(或夫妻间)亲密关系的维护和提升。这就像一个人的健康,需要补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类等等,其实就是在不断补充和满足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亲密关系,就是家庭成员间和谐共处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势必导致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孩子(或伴侣)内心出现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作为家里半边天的妈妈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亲密关系”,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亲密关系”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现在大多数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闺蜜等。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讲中强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相处,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闺蜜)一样——平等、真实、直接。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将亲密关系的理论,拓展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因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么,阻碍亲子间(或夫妻间)亲密关系发展最大的“绊脚石”是什么呢?
焦虑
在情感访谈类节目《金牌调解》中,有一个妈妈正是因为内心无法自控的焦虑感,导致她差点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记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顶撞了她,她立马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训斥孩子,而且还要拿东西砸儿子;
丈夫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顺势将妻子推开; 没想到这一推,更是把她彻底惹怒了,她到厨房顺手端了盆水,直接泼向丈夫;而且还不解气,一时间,厨房里做菜汤勺、盘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却遭到儿子的阻拦,儿子对老爸说:“你不要管了,让妈妈揍我,她才出得了这口气。”于是,儿子站在那一动不动仍凭老妈噼里啪啦一顿乱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来。
妻子之所以要这样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观点,正如她在节目中所说:“我们非得是吵、闹、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但是这却深深地伤害到了儿子和丈夫,长期以往,妻子的行为,早已在丈夫心里埋下了阴影,他无奈地说:“感觉自己过得很窝囊,这样过下去,简直没有意思。”
于是,接下来丈夫的应对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说话就尽量不和妻子说话;因为对他而言,他已经不奢望从这个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爱情的温馨和甜蜜,江苏小学一年级辅导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离妻子焦虑、暴躁情绪下的痛苦与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妈妈)无法安顿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摆脱焦虑的困扰与控制,那么,维护以及提升与孩子(或伴侣)间的亲密关系,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们再回到开头谈及到的孩子(或伴侣)玩手机的问题,与其说是手机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说,妈妈的焦虑情绪把孩子(或伴侣)给吓跑了,而手机游戏,只不过是一个他们逃离“战火”的虚拟壕沟,又或是心灵流浪暂住的“收留所”。
那么,妈妈们到底应该如何缓解自我焦虑,并且有效维护提升亲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呢?
03
(一)安顿好自己的情绪,远离不必要的焦虑
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克里斯多福•孟曾说: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
“人啊,认识你自己。”
可见,亲密关系不是向外求来的,而是应该向自我内心求得,能够和自己的焦虑情绪达成和解,即是迈向亲密关系的第一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都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又怎能为伴侣、孩子创造出亲密关系的环境和养分呢?
因此,维护与提升亲密关系之前,先要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找出内心焦虑的“癌细胞”,及时把它剔除掉,那具体怎么做呢?
1、焦虑感源自于“一定”的观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虑,大多数情况下,源自于“一定”的观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处理完全部工作,于是你立马开始感到焦虑了;当我们对孩子说:“这学期一定要考年级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那么不仅我们自己深感焦虑,而且还把焦虑的情绪,放大无数倍后传递给了孩子。
因此,想要摆脱焦虑,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观念先放下,告诉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会尽力去做;告诉孩子,虽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当我们把“一定”的观念抛开,焦虑情绪便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2、逃离现场,延迟对焦虑的反应
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过“唐太宗散步”的故事。魏征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但是魏征这个人过于耿直,所以他提的意见往往比较刺耳,导致唐太宗听了很是生气;
于是,每当魏征提完意见后,唐太宗就出去散步,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他:“皇上,为什么你每次和魏大臣谈完话都要出去散步?”,唐太宗眉头一皱,生气地说到:“我怕我杀了他!”。
因此,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可以尝试先逃离现场,到外面去散散步,或找朋友聊聊天,总之,先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下来,正如心理学家梅尔兹曾说:
“我们受扰的情绪——愤怒、敌意、恐惧、忧虑、不安等,它们的产生是由于我们本身的反应,不是由于外在的东西。”
心里学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
“你的肌肉只要保持于完全轻松的状态下,你根本不可能觉得愤怒、恐惧、焦虑、不安。”
当我们愿意把自己和焦虑的环境隔离开,并且延迟对内在焦虑的反应,那么,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不至于对我们的孩子以及伴侣,造成伤害了。
04
(二)维护的提升亲密关系,不妨用积极正面的视角看问题
曾经有一个高中生对我说,他之所以宁愿玩手机,也不愿跟妈妈聊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每次和她聊天的经历都感觉非常难受、痛苦,因为老妈要么是翻旧账,要么是在新的“伤口”上撒盐,导致每次和妈妈聊天给自己留下的都是痛苦的记忆;
就像有一个妈妈,对期末考试成绩退步了20多名的儿子说:“儿子,我们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你的英语考得那么差呢?为什么这次考试排名下降了这么多呢?妈妈觉得你应该去补习英语,而且,你的那套方法是错误的,你应该要换一个方法学习……”
尽管这个妈妈给孩子提了一大堆建议,而且这些建议看上去似乎都挺有道理的,但是,这个孩子却显得极不耐烦,甚至感到无比痛苦,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妈妈无情的打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妈妈的这番话,在儿子听来,实际上只表达了一个意思——妈妈不相信我,不相信我能够自己把学习搞好,不相信我能够自己度过学习的困境和难关。
同样的,有一个妻子整天和老公吵架,吵架在原因很简单——她认为老公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自己关心不够;所以,她经常抓住这一点,和老公“冷战”、“热战”,相互交替,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到最后几乎要闹到离婚的地步;
后来找到我,我问这个妻子,我说你老公有哪些优点是你非常认同的呢?这个妻子回答道:“嗯,他非常能吃苦,而且做的菜非常好吃!”,我说“那他在家的时候会给你做菜吗?”,妻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说,你只盯着老公没做好的一面,却对老公做的好的一面视而不见,这就是你们婚姻出现危机的原因。
曾有一个哲学家说:
“不管你看到的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你都是对的。”
因此,与其这样,那么我们为何不用积极正面的视角看问题呢?当孩子考试考砸了,相比检讨“丢分”的题目,更能够激励孩子的,并且更能够使得彼此亲密关系得以提升的是,指出孩子考得好的科目;
并且对孩子说:“不错,这几科还是考得不错的,妈妈相信你下次可以考得更好!”,或者说:“我发现你英语科目这几道题型,每次都能完成得很好耶,看来你还是很有心去做的。”
同理,我们可以告诉丈夫:“我喜欢吃你做的菜,如果经常能够吃到你做的菜,那我真的太幸福啦!”,或者说:“谢谢你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我知道,你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让我和孩子。”……
所谓亲密关系的维护与提升,不在于要做出多大的改变,当然,更不能被“孩子(或伴侣)埋头手机”这个“烟雾弹”所误导,我们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看问题的视角,你便发现,生活从不缺少美好,只缺少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