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删除,也不能被违背;
第一性原理的应用:
第一性原理的应用概念的基础“我思,故我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实践,排除主观的偏见,排除普遍的假设(共同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的,正确的),找到问题的本质,把问题逐一分解,最后从易到难,逐个排序,逐个解决,最后全面检查,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解决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很难跨过去(现象是:妄下判断,经验主导,摆困难居多,畏难占主因),主观的错误和偏见和看起来公认的假设,常规的思维逻辑和惯性思维给每个人设了一个天然的天花板,而未来需要的一定是跨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许是未来衡量人才最重要的因素,重要但对每个人非常困难,这需要逃离舒适区,多进入盲区(既然要跨界,需要了解才能跨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是一套“假设系统”,很少去质疑,更多时候只是默认的接受,改变这一切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可能敌不过一把游戏或者一次郊游,往往越接近真相会越困难,越挑战人的极限,冲过去就冲过去了,冲不过去就是天花板。
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论:
(1)演绎法,(2)是归纳法;
演绎法的方法论:
(1)大前提;(2)小前提(3)结论(应用较少),这里不做分析。
归纳法的方法论:
第一原则:绝不接受任何东西为真,只有当我确定它是如此时,才接受它。小心避免匆忙和成见,只赞同清晰明白地呈现给我的精神且我没有任何机会怀疑的东西,除此以外的所有事务,都应当持怀疑的态度(获得信息---质疑信息---验证信息---坚定信息---使用信息---修正信息---真相);
第二原则:考察的每一个困难或问题,都按要求分成尽可能多的小块,以更好的解决它;排除一些假设后,找到更根本的问题,再把问题拆分成最小单位;(人的惯性,解决不了就会定性,实际上是笼统的看待问题,将事务分解,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始到高潮,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老虎吃天式的迷乱,最后就是一直停留在原地,天天问,天天学,始终原地踏步,动起来,频繁动起来,将信息和实践结合,发生化学反应,逐步逐步,原子弹就造出来了)
第三原则:按照顺序引导我的思想,从最简单的和最容易认识的东西着手,以逐步认识更复杂的,甚至假设在那些彼此间根本就没有先后顺序的东西中理出一定的顺序,分拆问题成小块,再将问题排序逐一解决会非常的清晰;
第四原则:尽可能详细、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所有的东西,以确保无一遗漏,遗漏的就是盲区,遗漏了的话就会片面,做决定就会没有支撑,容易被反驳或让人产生逆反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