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你,你把孩子培养得很好!不讨厌学习,成绩还不错,并且成绩不是靠拼作业拼出来的!
孩子既然能不写太多作业还能保持好成绩,可以推测他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率很高。这不正是我们老师一直期望孩子达到的效果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才是啊!
我见过太多小学生作业写到10点,无非是抄抄写写,孩子有的明明已经会了,但“小学要把基础打牢”的教条,让老师和家长高度默契,毕竟是小学,谁都不敢马虎。“双减”的落地仅仅是把“考试”换成“调研”,孩子的作业依旧,老师的负担依旧。如此六年的小学生活,对作业没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只是少数吧。
我们都知道作业就是检验当天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如果确定已经掌握,何必再要重复练习呢?纯属机械劳动。把这时间省出来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去运动,甚至去疯玩都是极好的!没必要让孩子在长长的求学生涯中一直紧绷,平时适当松弛,在关键的几年发力,足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更何况,你怎么知道读书不是学习呢?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没用呢?再重点说说运动和锻炼,孩子们更缺乏,集会时间稍微长一些就有头晕目眩、脸色发白,甚至晕倒者,每年的大学新生军训也是状况百出。
锻炼不仅对身体更对大脑有益处,它可以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心智稳定,让人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还会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还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运动改造大脑》一书表示,如果学校在课程中大量锻炼,其学习成绩会显著提升,芬兰已经行动,要求学生没经过40分钟的教学时间就要进行20分钟的户外游戏。
其实,“不思考穷无应付”是大多数孩子写作业的通病。不论成绩好的还是一般的,都存在。他们的目标就是完成,而不是掌握。也可能是现在作业普遍太多,孩子根本没时间思考,为了完成而完成,结果老师批改,发现这个类型的做过还没掌握,再布置,学生再应付,作业量又加大,如此恶性循环,大家像奔跑在圆圈里的小仓鼠一样,拼命奔跑就是不出圈。
当然,如果说了以上这么多,家长还是不放心,可以和学校老师沟通,简单重复的作业不写。需要整理思路,表达思想的作业可以写。就好比写作一样,脑子里想的有,不经常练写不出来。当然,还可以鼓励孩子挑战一些难度稍微大点的作业。正因为有难度,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好胜心,求知欲,抑制可能出现的小骄傲。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写重复作业(为了班级管理的方便,要征得老师同意),适当挑战难一点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