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朋友说我单线程,开始还不明白,后来发现原来如此是我有时太过专注于一件事情,脑袋转不过弯来~(笑~)
对我来说,我就比如要么吃饭,要么说话,而不能像他们一样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奇怪这样要怎么咀嚼呢?我总是会想不清楚一件事,只要好奇心不减,我就会一直想一直琢磨,直到想透,有一种灵光一闪,顿悟的感觉,忍不住和朋友分享,非常开心。其实我自己很喜欢很享受那种想按成一件事,全力以赴去做到的感觉。心里可能就装着这件事,就想着一定要达成。很难分心。喜欢一个人也是,喜欢一个人,另外的人可能就很难打动。最近遇到一些麻烦事,年纪轻,阅历浅。就会一直想怎么解决、恨不得马上可以解决掉。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玩手机,看书的时候都会注意与之有关的信息。然后对其他的事情就不那么提劲。我不知道我这样的状态是好还是不好,过于沉迷于一件事情,其实是会打乱自己做其他事的节奏的。每次等到事情解决处理了,就会发现,因为一些事好多乱七八糟的其他事情还没按时做完。基于这样的反思,我最近开始看朋友推荐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掌握多维度的处理方式,以终为始。要练就不管发生什么事,遇到多喜欢多讨厌的人,自己的节奏不能乱。想早一点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美好的女孩子,就得早一点加快步伐啦~
印象很深的有几点。
一,“思维定式,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看清事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是呀,我们对于本质和真相的认知可能常常不够清晰,是否常常拿着芝加哥的地图在寻找底特律的中心,不是努力不够,也不是态度的问题,而在于地图本身就是错的。
二,“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去看自己。因为这些零星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特点。” 我们常常会去请教别人的观点,可是大多数人可能拥有不同的观点,而他们的底层逻辑和出发点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有想过吗?是否与我们契合?
三,“犹太人,弗兰克尔‘人类终极自由的观点’,也让我十分惊异,用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自己的遭遇,哪怕是处于狭小的囚室,纳粹控制着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确是独立的,他还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这种内在动力和自由角度的另一种呈现,让我感受到一种惊讶的力量。可能只有像他一样境遇的自主心智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自我意识自由的强大。也就更好理解了肖申克的救赎。
会继续快速把这本书读完,想对自己说的是,关于不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相信命运是偏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