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症状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综合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UA/NSTEMI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
即刻缓解缺陷和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后果(即死亡或心肌梗死或再梗死)。
其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与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有创治疗。
1、抗缺血治疗
抗缺血治疗的主要原则:采用舌下含服或口喷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以迅速缓解缺血及相关相关症状。
2、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中,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管内环氧化酶-1防止血栓烷A2形成,因而阻断血小板聚集。
(三)心肌梗死的治疗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梗死坏死。
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以及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治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1、休息和护理
2、吸氧
3、监测
4、饮食
5、阿司匹林
6、解除疼痛
缓解疼痛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可选用下列药物:
硝酸酯类、镇痛剂、b受体拮抗药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及早再通梗死的冠状动脉,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是一种关键的治疗措施。
早期静脉应用溶栓药物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明确诊断后应尽早用药。
1、溶栓治疗
溶栓剂包括两大类型:
(1)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常用的有链激酶和尿激酶
(2)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最常用的为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原性。
2、抗栓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药、GP||b/|||a受体拮抗药。
(2)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
3、抗心肌缺血和其他治疗
硝酸酯类、b受体解抗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