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初春的某一天,几家相约一起去户外登山,郊游,4个家庭,8个大人,5个孩子,我是其中两个孩子小米,小麦的妈妈。
中午到达集合地点开始吃饭,饭还没上齐,宝宝们纷纷要求妈妈打开手机开始看动画片,我家两个宝贝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还是忍不住往其他小朋友旁边凑着去看他们手机里的汪汪队,小猪佩奇等等。也可能是太久没有一起聚聚了,也可能第一次遇到这么多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全部拿出手机来看动画片,我微微震惊了一下,可能也是为了不让小小朋友觉得为什么自己没有亦或是从众心理,我最终也拿出了手机给孩子看起了汪汪队立大功,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单独带孩子出门吃饭的时候,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
虽然所有的孩子们都安静了,家长们可以聊天,可以喝茶,可以安心吃饭,但是我的内心是很纠结和难过的,家长之前互相聊起来,说起平时孩子在家是不是也没什么事也这样看手机动画片,小晨妈妈小D说:“哦,不会的不会的,就出来外面吃饭的时候才这样看,也是为了小晨不闹,能好好吃饭,大人也好好吃饭”。但是其实在一细聊,每天在家里也至少要看2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
不一会饭菜上齐了,场面就是这样的,小晨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妈妈小D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孩子眼睛没有离开过手机一秒来看看被塞进嘴里的是什么食物,米麦还好,关掉手机认真吃饭,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有点痛心的。
chapter.2
经常听到有朋友在诉苦,养孩子的艰辛和不易,养育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很多玩乐的时间,陪孩子玩玩具,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练钢琴,送孩子上学,送孩子上各种课外课,听说,上了小学还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提前教孩子一些课本知识。以前这些时间可能在打游戏,看电视剧,或者出去唱歌,出去旅游了。可是就是有人可以把孩子教育的懂礼貌,不粘人,愿意聊天,热情开朗。这些都是在日常陪伴和教育的时候点滴渗透,慢慢影响的。
一次陪小米上课,换衣服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哥哥大概11-12岁,本来挺开心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妈妈一顿吼,大致的意思就是对孩子课上一些动作不满意,动作做得不标准,最后那么大的一个男孩,哭得很伤心,看着也有点心疼。
每个家长多少都会犯过这样的错误,只要孩子没有成为自己心中设定的样子,哪怕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会容易对孩子不满意,乃至发火.
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在小米弹钢琴的时候,有一些音符不认识,或者手型没有调整好,甚至可能只是节拍没有掌握好,我就会忍不住的发脾气,会觉得这么简单为什么也做不好,后来想想,毕竟小米才五岁,不可能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有成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是我自己的心态没有放好。
chapter.3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有很多文章提到,这个陪伴,不是父母在孩子的旁边而已,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全情投入,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状态,无论是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还是其他的心里变化,父母一定要感受到并进行回应。
孩子爱看手机,爱玩pad,爱看电视,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太懒啦,孩子想让父母陪伴的时候,想让父母讲故事,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想让父母回答问题的时候,父母正好有点事在忙,或者在玩游戏,或者只是单纯的不想在当下的时间段陪伴孩子,就会拿出手机调出动画片,递给孩子,就会换来30分钟甚至1个小时的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时间,好舒服呀!好惬意呀,想干嘛就干嘛,打一局农药也来得及。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没事就要看电子产品或者电视的习惯。
父母们醒一醒吧,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真乖真懂事,是你没有付出一样的精力和时间,没有花同样的时间高质量的陪伴你的孩子,孩子的习惯都不是天然养成的,全都是后天培养的,无论这个习惯是好习惯还是怪习惯。
小米爸爸也是一个很顾家,负责任的家长,我们回家的日常就是:我陪小米弹钢琴,学英语;小米爸爸陪小麦玩游戏,讲故事,如果有剩余时间我会陪两个孩子再玩一会,差不多9点左右,我或者姥姥给小麦和小米洗澡,然后爸爸陪小米睡觉,姥姥姥爷陪小麦睡觉,我就有时间自己玩啦!我基本从回到家到两个孩子上床睡觉,几乎不看手机,而且我们也很尊重孩子,无论洗澡还是弹钢琴都会提前商量好时间,双方同意达成一致后再实施。
再额外讲一个小细节,我家的小米和小麦问题都是特别多的,他们只要问,我跟爸爸都会认真解答,如果遇到忙的时候,我也会跟孩子说,去找爸爸去问,有的时候爸爸也会说,哎呀我忙着呢,去找妈妈,那么这时候我一定会给孩子解答,无论手边是什么事情,因为我的原则是不能让孩子有像皮球被踢来踢去的感觉,一定要尊重和感受孩子。
所以,家长们,想让孩子放下手机,你要先放下手机,给孩子讲故事,边讲故事边有交流,孩子当然不会再留恋电子产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