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少有的暴雨天气,有人敲响了我的家门。
一个头发滴水脸带稚气的男孩怯怯地问:“阿姨,你家有苹果手机的充电器吗,我手机没电了,朋友也联系不上,他(她)就住在你们小区的x栋x号,说是在家的,但敲门又没有开。”
我打量了他一下,个头不高,身子略显单薄,看上去好像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他见我没说话,接着又跟我解释了几句,我于是让他进了屋,拿毛巾给他擦雨水他不要,于是给了他一包纸巾和吹风机,还顺手拿了盒牛奶,倒了一杯开水。
老公在书房,儿子在他房间,两人从头到尾都没出来过。我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小伙子稍微擦了下头发就一直边充电边打电话。一个小时后,他起身表示要离开,见外面雨还在下,我拿了把伞给他。
开始他推脱不要,我把伞塞到他手里说:“外面雨下的不小,你这样一出去就又要淋湿了。伞你拿去,我家里还有得用。”
见我如此,他也就接着了。
“阿姨,我明天来把伞还给你。”
他说的一脸诚挚,我也不在意:“不就一把伞嘛,不用还。”
第二天,他没来。
后来,跟老公儿子说起此事,他们俩居然一脸懵,儿子说“我怎么不知道”。老公还有点理怨,说我大晚上放陌生男子进家门,不安全。我想起那张青涩又干净的脸,笑了下没有说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那个男孩也没有来,本来就是举手之劳而已,自己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如果是我儿子在外面遇到这种情况,也希望不被拒之门外。慢慢的,我也就淡忘了此事。
刚才,有人敲门,猫眼中我以为是清洗油烟机的。
“阿姨,你还记得我吗?我去年来这里找朋友,手机没电了在你家充电,还借了一把伞。”
“啊,是你啊,记得记得。”略带稚气的脸和羞涩的笑容在我脑中清晰了起来,也渐渐的与眼前这个男孩重合。
“阿姨,我刚从外地回来,我来还你的伞,还有谢谢你。”
语气中没有了去年敲开门时的小心翼翼,而是多了一些轻松欢快。
“哎,那么点事你还记得啊,不用这么麻烦的。”心里被男孩的懂事善良暖到了,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
“一定要的,去年下那么大的雨,没有你的伞,我也回不去。”
他放下手里的东西:一把新伞和一箱牛奶,闲聊了几句后,道着谢走了。
有种说法,“伞”同“散”。本来还想跟他说,送出去的伞,不用还的。想想还是算了,烟火尘世,茫茫人海,聚散都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