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祖爷爷是清末的秀才,我在归乡祭祖时寻访了他的故事……
(一)奉旨填川 幼学初成
我的高祖爷爷吴兆熊(字绍游,号子陵,同治丙寅年生)是我们吴氏家族里我只能触及的鲜活形象!我走在图书馆的台阶上,看着橱窗里高祖爷爷的诗文,似乎我们隔空而望,文思竟然相通着……
我们川内吴氏一族的迁徙就要说到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间。
当时湖南永州府的吴氏一族在吴唐氏始祖母的带领下奉旨填川,彼时始祖母年事已高已近72高龄,她留次子希周守先人基业,率长子希朱,三子希召等十ニ人奉旨入川,当时雨夜戎途,吾辈耄年出走不知若何艰辛!披荆创业,异地拮据的日子,不知何其辛苦也!几经周折披荆创业,在威远俩母山家业终有起色,纵横几十余里!
因袭祖宗至善圣德,浸润于巍峨秀丽的山水,到始祖母七世孙(吴氏119世)也即爷爷的爷爷我的高祖爷爷吴兆熊时已经有更宏大的家业,而高祖爷爷也因袭前辈庇佑,于光绪庚寅年(光绪16年也即公元1890年)入洋(学童入学为生员),他继续寒窗苦读,王辰年(公元1892年)补增科房书生,仁荣威资四县会长。
(二)赴郡赶考 鲲鹏之飞
说起高祖爷爷赶考增补的那段那还真不容易!
高祖爷爷至“入洋”以来连续参加考试,两年之后他参加完学政大人的“观风”测试、文庙祭拜孔子后顺利完成了院试的第一场正场考试。
当他同联保的另外四位童生联袂赶到院试第二场覆试考场,这时场外已是人头涌涌,参考的考生和送考的亲朋将一条街道堵得严严实实。
此刻夜色仍浓,天幕像一盘打翻了的墨汁,黑黢黢的缀着几颗快熄下去的星子,但在远处与群山相接的地方隐隐露出了光亮。趁着将明未明的天光略作休整,啃了点干粮,料峭春风便吹亮了天色,那考场也在视线里逐渐清晰起来。
十数载寒窗苦读就看这场考试了,高祖爷爷笃定自己十之八九能考上,但难免还是有些忐忑紧张。最后一场覆试高祖爷爷都感觉有些虚脱,但想着能考中“廪生”能获官府廪米银两津贴等补助并能免除差徭进入士大夫阶层,离自己“济苍生”的抱负更近了一步……
十年寒窗苦读,世人只道新科状元的高马红花,谁人知晓年近七旬的老童生之凄凉悲苦与不甘! 确实是不容易啊!高祖爷爷亲身经历完这次童生试,オ发现,要参与国家和天下事务想要走出家族的上出之路真是不容易啊!
这也是家族血脉中耕读传家的坚定的实践,再苦也是要走的!
诗文轶事请见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