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大家所了解的,每每提到余华老师的文字作品,我们总能联想到苦难与现实,甚至那句“余华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也被广大读者广为流传。那么我今天想就余华老师的《第七天》谈谈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一、全文概括
《第七天》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老师的作品,这部小说构思很奇特,它以死人的视角,描述了逝去的现实和当下的死亡。通过描绘死者在死后七天重返现实世界的场景,探讨了人类在生命中遭遇的困境和挑战,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它又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深入到人生的荒诞与真实之中。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度。
二、全书内容说明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杨飞在他离世后其魂魄游荡七天的所见所闻,在这七天里,他遇到了死去的前妻,见到了生前的邻居和朋友,也和轰动一时的热点人物进行了交谈。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主人公杨飞在死后的世界里寻找他不辞而别的父亲,而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我们的主人公杨飞也在这里遇到了很多经历过人生百态的逝者,他们互相倾诉,将现实与死亡勾连编织在一起。另一条暗线则是作者借着一些事件所描绘出来的,是中国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这30多年中的社会变迁与人民经历的种种荒诞。
三、全书所给出的主题
首先,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终极问题。主人公杨飞在死亡后,游离在生与死之间,以死观生,看到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死无葬身之地”,以及一个冷漠暴力的人类世界。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我们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包括爱情、家庭、工作、疾病、死亡等。这些困难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和痛苦。然而,通过余华的小说,我们可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讲述杨飞的亡灵在死后七天里重返现实世界的故事,作者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避免,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天。
其次,小说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小说中,余华深入描绘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如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联系、情感的纠葛和人性的弱点等。这些描写使得读者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最后,小说中出现了一些感人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如主人公杨飞在回忆中遇到形形色色的灵魂,了解了养父不辞而别的原因,这些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提醒人们关爱身边的人和社会。
四、我的感受
余华老师说过:“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洗的面尚不是帮种单纯的表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在这本小说里余华老师用简短凝练的语言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所存在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虽然在这本书里余华老师并没有将死亡的那一头描绘成一个黑暗的世界,但是在我读完之后还是会有一股淡淡的悲伤涌上心头,会困惑为什么像杨飞、杨金彪、刘月珍这样好、这样善良的人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为什么人在活着的时候都是不公、伤痛,在余华老师的笔下仿佛活着是一种折磨,只有死亡后灵魂才获得自由。但当我读到最后的“死无葬身之地”时彻底顿悟了,死亡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逝去的他们没有墓地但是在另一个世界实现了“人人生而平等”。死无葬身之地让死亡有了温度。总的来说,《第七天》是一部我读完之后还是会久久回味、无法走出来的小说,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引导我们深刻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能让我们在这本书里汲取力量,获得内心深处的安抚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