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别塔之犬》有感
文∕金铭
传说,以前人类的语言是一样的。有一天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为此惊动耶和华,耶和华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而分散在各处。而那建造一半的塔,便称“巴别塔”,代表难以横亘的语言障碍。
——摘自《圣经·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
有人认为:“如果真的存在巴别塔,那一定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人人都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这巴别塔不单象征语言分野,更是沟通困境。一如《巴别塔之犬》。
妻子露西毫无征兆地从树上意外坠亡,唯一的目击者是露西的爱犬罗莉,语言学家保罗为了寻求爱妻死亡的真相,竟决心教会罗莉说话以道出真相。但随着保罗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他心痛地发现自己和妻子幸福生活的表象下潜藏着的观念鸿沟。
露西,日常活泼,充满浪漫细胞和幻想色彩,实则敏感而缺乏安全感,孤独地活着。她略带点神经质,绝望于不信任,绝望于丈夫对她精神世界的忽视,在断断续续讲述自己过去的时候,露西渴望抚慰,渴望心灵上的呵护,可保罗仅是将这些视同一页纸般轻巧拂过。露西始终感觉孤独、疏远与无奈,最终在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后抑郁崩溃。
书中提及一段往事,露西曾帮死去的少女做面具,“乍看之下,这个面具只简单呈现了珍妮弗的笑脸,但若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张微笑的脸只是一个面具;你会看见这张脸周围呈现出模糊的盾形轮廓,有点像用来象征剧场的那种悲喜表情面具。在这个面具底下才是珍妮弗真正的面孔,相对于面具的开朗、微笑和喜悦,这是一张既忧郁又闷闷不乐的脸。”这隐喻像是一个深长的叹息。
作者用一种凝重紧凑的笔触讲述故事,让保罗的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于是痛苦被打磨和沉淀,更加扣人心弦。像是沙粒极缓慢地在指尖被搓揉,我们如此真实地感觉到它们每一颗的形状。
在作者笔下,露西像是戴着面具生活。她只是将自己保护于硬壳,在漫长而寂静的长夜里不断与自己对话,瑟缩于阴暗一角。她的心像是一座城,城中沸反盈天,她却不动声色。但她为何不试着打开城墙,让阳光透进?保罗粗糙如石,他甚至认为妻子的表现有着小小神经质的可爱,他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日常。但他为何不试图敲碎表面的围墙,带着达达的马蹄声,去进驻?
上帝设下了巴别塔,但人们却没有最初的勇气去袒露自己,摆脱个人孤独,没有最初的细腻去与他人沟通,以再次聚在一起。
《巴别塔之犬》同时也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本身,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其实这有何难,沟通时各进一步,你会发现原来横亘的滔天泾河在刹那间璀璨升华,一如漫天星沙,人与人可以轻易地触碰到彼此。
保罗最终说:“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最佳的礼物。”
他所能做到的,也唯有铭记。
但我们,拥有无数机会,去横渡泾河,打破巴别塔。
责任编辑:陈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