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第12周问答读后反思
一、笔记
(一)“多”不是目的,而是表象或结果。况且,我们也提到并不是所有行业、所有人都适合“斜杠”。从根本上说,无论“多重职业”还是“专精一门”,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
(二)阿树: 两个斜杠一起做冲突吗?还是先做一个,成熟以后再做另一个更好?
古典:不是冲突的问题,而是你没有资源和时间。斜杠不仅仅和时间相关,也和经济实力、人脉资源相关。大部分人很难同时斜杠太多。
举个例子,扎克伯格每年会制定一个工作外目标,他往年的挑战目标是:
2009年:每天戴领带上班
2010年:学习汉语
2011年:只吃自己杀死的动物的肉
2012年:每天写代码
2013年:每天跟除Facebook员工之外的不同的人见面
2014年:每天写一封感谢信
2015年:每两周读一本新书
2016年:制造自己的人工智能
2017年:今年是走遍美国的各个州(还差30个左右)
列这么多,就想说明一件事:一个人同时做很多事不难,但是同时做好3件事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斜杠一个足矣 。
(三)紫帆: 我在钻研某斜杠领域的路上,目前纠结的是主动获取收入,还是继续钻研?二者各有利弊,如何取舍?
古典:如果你的目标最终包括获取收入,那么我建议你尽快开始获取收入——前期并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收费倒逼赚钱为目的。
有三个理由:
1、收费会让你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业余爱好者是做好一次就可以,专业人士是做到不能出错为止 。这里面差着一个量级的技能水平,收费会倒逼你提高技能。
2、收费会让你进入专业圈子,而 专业圈子是技能提升的重要条件 。
3、收费会让你吸引更高期待值、更加挑剔的客户。他们也让你更好理解技能产品化的方向。
(四)璐:我在“做手工”的时候特别专注而且精力无限。可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专注”能在职业中有什么帮助呢?
古典:首先,你需要进一步分析专注做手工背后——你的“能力特质”是什么,而不是在工作中直接应用“做手工”的优势。
比如,这可能说明你动手能力强;更适合独立完成工作等等。你可以把分析出来的“能力特质”应用到工作中,主动调试工作内容和状态,提升专注度和效率。
还有一种兼顾爱好和职业的可能,就是尝试把“手工”发展为你的第二职业,也就我们所谓的“斜杠”或“多元人生”。比如,足够好的“手工”可以售卖,总结、提炼自己的DIY心得可以教别人……
(五)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请问古典老师,斜杠青年和自由职业者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
古典:简单来说,斜杠青年和自由职业的共同点在于:都提醒我们发现职业和人生的多重可能性;都具备可变现的一种或多种能力。两者有比较多的重合区域,有时可以彼此切换。
说到不同,自由职业更多侧重一种脱离体制的自主状态;而“斜杠”则侧重多重能力与多重职业、多重身份的指涉。拿我来说吧,我的职业身份可以是企业管理者/生涯规划师/专栏作者,所以,你可以说我是一名“斜杠青年”,但我并不是自由职业者。
(六)苏磊-石头和你说:
昨天傍晚,无意间看到一个朋友在晒分答的收益,我就突然想起来,这不正是我所要寻找的知识变现方法吗?
不论是主业还是副业,作为一个斜杠者,第一要务就是为了度过生存期,斜杠的技能也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
在重新确定了微信和公众号的名字后,就把各个知识类网站上的名字和头像统一化,形成标签化的视觉锤效果,降低用户搜索的成本,这也是为以后的斜杠做好了铺垫。
二、联想
想起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咨询师,已经专业领域做得比较好,自己在业余也有做义务或收费的个案,但是当我问她要不要自己独立开工作室,要不要进驻分答之类的平台时,她都说不考虑,她很喜欢现在的状态,也满足现状的程度,不是去追求更多或更大,而是兼顾工作与家庭。我想这也是一种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到哪里,更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程度到哪里。
三、行动
1、关注一下,可以起什么统一的名字和头像。
2、在我目前的能力、人脉、实力方面都不足,先把手头的一项技能练好,其他的从兴趣开始磨练。
3、收费是为了倒逼技能提升,不是一开始就想赚多少。
4、贪多嚼不烂,今年主题就是写。
四、思考
1、斜杠如果要统一自己各个平台的标签和头像,那需要专业的吗?还是只要能让人记住就行?